c0222 在華沙街頭的聞見思

瀏覽次數: 3

 波蘭首都華沙,原是維斯瓦河畔的一個小漁村,關於它的波蘭語名稱Warszawa,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瓦爾斯(Wars)是維斯瓦河畔的一個漁夫,薩瓦(Zawa)則是一條維斯瓦河中的美人魚,被瓦爾斯捕獲,美人魚長得非常迷人,瓦爾斯便將她帶回家,後來還結為夫妻。

 也因此,我們來到華沙舊城區的市集廣場邊,就可以看到一座美人魚雕像,她已成為華沙的象徵和守護神,從16世紀開始,美人魚就出現在華沙的盾徽上。這讓本以為只有丹麥哥本哈根才有美人魚雕像的我,印象非常深刻。

 來波蘭的第一天,都在華沙的舊城區和新城區走動。整體的感覺是看到很多古老的建築物,但也都很有格調而整潔,特別是街道旁邊和一些建築物上的雕刻、商店櫥窗裡的擺設、街頭藝人的表演等等,雖然是既陌生又新奇,卻也讓我在心中默默喝采,了解華沙是一個很有底蘊的文明城市。

 除了美人魚雕像,華沙街道上還有三個讓我印象深刻、感觸良多的景觀。

 第一個是位於波蘭科學院前面廣場上的哥白尼紀念碑。紀念碑上的哥白尼雕像,右手拿著圓規,左手拿著由金屬圈環繞而成的球體(渾儀),位於中空渾儀核心的那個小球體代表太陽,而環繞它的金屬圈則是地球等行星的軌道。整個構圖在顯示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新主張——太陽才是宇宙(太陽系)的中心。

 這當然是偉大的發現。但我站在廣場上看著哥白尼的雕像,想到的卻是他「如何處理」這個偉大發現:哥白尼早在1514 年就完成他「日心說」的初稿,但他知道這跟教會的觀點相違背,所以一直沒有發表,只和幾個知心同行分享,直到他自知已不久人世時,才將《天體運行論》付印,而在臨終前適時看到自己的心血結晶。這個明智之舉除了讓世人知道他的偉大發現,也讓他免去了可能的宗教迫害。

 第二個是位於伏萊塔街的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通稱居禮夫人)博物館。瑪麗亞一直在華沙生活、受教育,直到24歲才到巴黎深造。她的故居在1967年被改建為博物館。

 瑪利亞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1903年與其丈夫皮耶.居禮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是第一位諾貝爾獎的雙得主(1911年再獲諾貝爾化學獎)。1898年,瑪麗亞為了紀念她被瓜分的祖國波蘭,而將她和丈夫發現的新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這是她報效波蘭的獨特方式。

 我從年輕時代就非常欽佩居禮夫人,當天博物館也開放參觀,但因參加旅遊團需集體活動,其他團員沒興趣,我也只能遺憾地在門外留個影做紀念。

 第三個是位於老城區的猶太隔離區。二戰時,納粹將超過40萬猶太人圈進3.4平方公里的隔離區裡,過著非人生活。當年隔離區的街旁有一塊石碑,碑上的方形鐵灰色石板是華沙市區地圖,中央凸出淡黃色的那塊就是猶太人隔離區。

 石碑旁的地面上,有一條寬約25公分的線,上面寫的GHETTO是英文,意指城市中的「族裔聚集區」,通常指猶太人區。1940–1943指的應該是隔離的期間,在這段期間內,被送往滅絕營及因起義而死亡的猶太人約有30萬。

 雖然早已時過境遷,但看到這樣的遺跡,還是讓旅遊到此的我興起無限的感慨。

 (文:2025 / 1 / 21  照片:2017 / 8 / 30)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