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亞斯文水壩搭乘郵輪,沿著尼羅河北上。在四天三夜的航程中,除了上岸搭車去參觀崇奉鷹神霍魯斯與鱷魚神索貝尼的雙神殿,看到很多鱷魚的雕像與木乃伊;坐馬車去參觀何露斯神殿;到宏偉的帝王谷與路克索神殿……,走馬看花,了解古埃及的立國神話、帝王事蹟與古埃及人的生活與文明成就外,其他時間都在尼羅河上度過。
尼羅河號稱是地球上最長的河流,也是古埃及文明的搖籃。在古代,它雖然年年氾濫成災,但也為兩岸原本都是沙漠的地帶留下大量肥沃的污泥。古埃及人就利用這個地利,種植大麥、小麥、豆子、椰棗、無花果等,年年豐收。在衣食無虞之後,也開始創建了輝煌燦爛的古埃及文明,難怪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會說:「埃及是尼羅河送給埃及人的禮物」。
這是我們第一次搭郵輪長途旅遊,在郵輪的房間過三個晚上,早晚都在郵輪上用餐。一大早醒來後,看著窗外的尼羅河,在筆電上做些筆記:上午在船上看著緩緩經過的駱駝隊伍;下午和同行的友人喝下午茶聊天,看著默默坐在岸上沙地裡賣紀念品的阿拉伯人;晚上透過船艙的窗戶,看著岸上人家的燈光……,都是一些新奇的體驗,特別是在有著深厚歷史積澱與文化底蘊的尼羅河上。
一日清晨,我來到郵輪頂層的看台,看著剛剛升起的太陽。在埃及神話裡,太陽每天早上是從天空之神努特的陰戶噴出,繞行天際,在日落時才又被努特吞入口中,如此周而復始,讓萬物獲得生機。
古埃及人觀察到,每年七月中旬,在日出之前,原本消失的天狼星會再度出現在東方天際的熹微晨光裡,隨著太陽升起,而就在這個時候,尼羅河也開始氾濫。古埃及曆法就把這一天訂為每年的第一天,代表萬物開始復甦。一年也被分成三個季節:漲水季、退水季和收穫季,每季四個月。
尼羅河、太陽和天狼星讓古埃及人對「周而復始的生命」有比其他民族更深刻的體認。太陽每天都在經歷出生、死亡和再生,而尼羅河就是塵世生命、死亡和死後生命的通道。
東方是出生和生長的地方,西方則是死亡的場所,所以古埃及所有的金字塔、墳墓均位於尼羅河西岸。金字塔內法老王墓室裡的豎井是法老王靈魂的出口,其中一個豎井就對準天狼星。
一條河流提供了古埃及人物質、精神與性靈生活的全部養分,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讓後人嘆為觀止的文明。
在郵輪之旅的最後一個黃昏,我又和妻子來到頂層的看台,看著尼羅河兩岸的綠色的作物和稀疏的人家。因為亞斯文水壩的建設,尼羅河已不再定期氾濫,現代埃及人的生活也不必再配合尼羅河自然的漲落,可以引河水來灌溉,照自己的意思耕作。但他們也很快發現,土地已不再肥沃,為了有好收成,就必須使用大量的人工肥料。
而關於尼羅河所有的神話、所有的傳說,也都隨著我們郵輪旅程的結束,如天狼星般消失在遠方的天際,直到下一次的升起。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到的雖是同樣的尼羅河與金字塔,但河裡的水、船上的人,卻早已物換星移。
(文:2024 / 12 / 29 照片:2016 / 3 / 11-1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