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15 在唐招提寺遇見鑑真和尚

瀏覽次數: 186

 日本古都奈良有不少唐式寺廟建築,最有名的當然是建於728年的東大寺,但讓我更喜歡也更有感的卻是建於759年的唐招提寺,因為它是來自唐朝揚州大明寺的鑑真和尚所創建,我以前寫過一篇〈鑑真東渡 他因何踏上坎坷的泥濘路〉,而跟它有些因緣。

 公元742年,日本天皇決心整頓日本佛教,而派留學僧來到了重視佛教戒律的揚州大明寺,懇請高僧能到日本去傳授「真正的佛教」。四十六歲的大明寺住持鑑真和尚被其赤忱所感動,而答應請求。但鑑真的東渡日本弘揚真佛教,比起玄奘西去印度求取真佛經,卻經歷了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艱辛與坎坷。

 從742到748年,鑑真五次要前往日本但都失敗,不是在造船時被誣告與海盜勾結,就是船開到長江口就沉沒,甚至在東海遇到颱風,在海上漂流十多天,到海南島住了一年,在北返沿途說法時,又因水土不服而導致失明,但依然誓言「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

 直到753年,已經被官府禁止出海的鑑真,秘密乘船到蘇州,轉搭日本遣唐使的官船,才有驚無險地抵達日本薩摩,了卻他在十二年中飽受折騰的心願。

 754年,抵達奈良的他,先在東大寺設戒壇,爲天皇及其下400多人授戒,後在被賜予的親王舊宅基礎上興建唐招提寺,成為日本律宗的開山祖師,被日本天皇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建立正規的戒律制度。在當時,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的最高學府。763年,七十六歲的鑑真和尚在此寺圓寂。入滅之前,弟子為鑑真膜影,塑為漆像。

 我們來到唐招提寺時,發現遊客不多,恐怕不到東大寺的五十分之一,正可讓我們安靜無礙地慢慢觀賞。一千多年來,唐招提寺雖然曾經衰敗過、整修過、也有過雷火之災,但依然殘留有創建時期金堂、講堂、「校倉造」的寶庫和藏經閣等。如今都已成為日本的「國寶」,只能在外頭參觀。

 但即使只是在外觀賞,仍然可以感受到盛唐時期恢弘的建築樣貌,而它在中國本土早已蕩然無存,不禁讓我想起「禮失求諸野」這句古話,也深深懷疑中國人真的是一個「重視傳統、珍惜傳統」的民族嗎?

 走著走著,看到前往「開山堂」的路標,那正是供奉開山大師鑑真和尚的佛堂。來到佛堂,從隨風搖曳的布幕裡瞥見鑑真和尚的漆像,我合掌默禱。1980年,唐招提寺的住持曾奉承鑑真和尚的漆像「回鄉探親」,原本破敗的揚州大明寺也因此機緣而得以重修。我們到揚州時,看到的大明寺已煥然一新,正是來自這個因緣。

 在開山堂旁,看到一個木造詩碑,上面刻著日本詩人芭蕉來此參觀時所留下的俳句:「若葉して禦目の雫ぬぐはばや」,翻譯成中文是「手持嫩葉 我想為您拭去 眼角的珠滴」。

 對來到日本時已經失明的鑑真和尚來說,這樣的詠嘆讓人格外心有戚戚。鑑真在日本比在華人世界有名、也更受尊敬。走出唐招提寺,心中浮現一個問題:

 在台灣、或在中國,如果說有一個日本人值得大家尊敬,那大概會被很多人罵死吧?

 (文:2024 / 12 / 17  照片:2024 / 7 / 17)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