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兒子谷神從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畢業,我們去參加他的畢業典禮,順便到芝加哥去找在芝大攻讀博士學位的女兒飛仙。
飛仙帶我們從芝加哥搭火車來到橡樹園,為的是去參訪小說家海明威和建築師萊特的故居。
橡樹園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中西部小鎮,走在林木參差、寬廣而安靜的街道上讓人覺得非常舒適。不久就來到「海明威博物館」前,這才發現沒開放。在館前留個影後,我們轉而到不遠處,海明威出生和度過童年歲月的故居。
那是一幢林木扶疏的別致的宅邸,雖然門窗都關著,但步上台階,在迴廊裡繞一圈,從門縫窗隙窺探,摹想兒時的海明威在此生活的種種,也別有一番樂趣。
腦海裡忽然浮現他九個月大時,身穿粉紅色方格花布衣,頭戴飾有花朵的寬邊帽,被打扮成女孩子拍照的形影;還有三、四歲時,留連於母親的縫紉室,縫縫補補,想為爸爸縫件衣物的情景。
有人說「○到六歲決定一生」,有過這種童年的海明威,長大後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最具有陽剛氣的男人和作家呢?
在對人生「看開」了之後,發現對各種學說、理論也都跟著「看開」了,特別容易看到它們讓人莞爾失笑的一面。
在離開海明威故居後,我們轉而到另一位名人——美國建築大師萊特的「萊特之家與事務所」(Frank Lloyd Wright Home and Studio)。
1889年,22歲的萊特用借來的5,000美元打造這棟房子,與新婚的妻子在這裡生養了六個孩子,並和他的工作夥伴在這裡大顯身手,發展出全新的建築風格。
雖然無緣入內參觀,但光看住家與工作室的外觀,就足以讓人對萊特的建築才華和風格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和妻子坐在台階上愉快地交談著。當時在談些什麼已無跡可循,是在談兒女的事嗎?或者向妻子提起我最喜歡萊特說過的一句名言:「醫生能埋葬錯誤,但建築師卻只能勸告客戶種些葡萄樹。」
有些事是埋葬不了的,只能靠多種些葡萄樹來作為彌補。
(照片攝於2006 / 6 / 17)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