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05 在劍橋老鷹酒吧想到了「學問」

瀏覽次數: 47

 走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附近的街上,女兒指著前方的一個紅色小店招,說:「那就是有名的老鷹酒吧(Eagle Pub),你一定要進去看看。」

 進入之後,感覺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場所。我的眼光四處瀏覽,終於在一面牆上發現幾幀熟悉的照片和兩塊金屬面板,上面寫著:

 「一九五三年二月廿八日,克利克(F.Crick)和沃森(J.Watson)在這裡宣佈他們發現了生命的奧秘(DNA的雙螺旋結構)。」

 據說當年兩個人一星期有六個晚上就坐在這裡共進晚餐,邊吃邊討論(夾以爭辯)DNA的結構問題。

 我在金屬面板下留個影,然後和女兒、女婿在鄰近的桌邊坐了下來。點了炸魚、薯條和DNA啤酒,邊吃邊談論劍橋的物價還有克利克。

 我向女兒提起克利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得到諾貝爾獎多年後,有一次接受採訪提到的「研究生症候群」:

 一個人在剛踏進科學研究的殿堂時,就會被人洗腦,他們告訴你要多麼小心,科學發現是如何困難等等;所以,研究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能有什麼科學發現。

 克利克在找出DNA的雙螺旋結構時,雖然已經三十七歲,但還沒有拿到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學位,所以嚴格說來,還是個「研究生」。

 沃森比克利克小十二歲,但已擁有印第安納大學的遺傳學博士學位,他是到劍橋來做博士後研究的,所以嚴格說來,也還算是一個「老研究生」。

 兩位還算年輕的「老研究生」在一九五三年的二月廿八日在其老巢老鷹酒吧宣布他們的偉大發現。

 這篇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科學突破之一的論文,只有短短九百字,配上一張手繪的DNA雙螺旋結構簡圖。

 文法學院的論文動輒要上萬字,而且引文注釋一大堆。我年輕時候聽台大法學院的一位教授說,他還在大陸某知名大學當研究生時,寫了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審閱時,問他論文中某段落為什麼沒有注釋,他說那是他自己的看法,教授不以為然地說:「你只是一個研究生,怎麼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所以啊,一個科學領域的博士班研究生寫的論文,居然只有九百字,而且沒有什麼注釋,即使他發現了生命的奧秘,在某些古板的文科教授眼中,也是「沒有什麼學問的」。

(照片攝於2014/5/15)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