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19 開封有個包青天

瀏覽次數: 27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來到河南開封新建沒多久的「開封府」,耳邊就會響起很久以前華視熱門連續劇《包青天》的片頭歌詞。

  開封是北宋的首都,古稱汴京。而開封府,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首都的市政府。包拯當開封府尹(市長)時,辦案審問的公堂是景區裡重要的景點。「正大光明」的匾額高懸,座位下就陳列著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三座鍘刀,而包拯走下座位,意欲扶起訴冤小民的蠟像更是栩栩如生。

  包拯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鐵面無私、不畏權勢,有「關節不到,閻羅包老」的美譽。府裡更有他的自勉辭:「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雖然他當開封府尹的時間不過一年多,但在民間傳說裡,卻辦過《鍘美(駙馬陳世美)案》、《狸貓換太子》、《鍘龐昱》、《烏盆案》等等大快人心的案子,不過基本上,這些都是虛構的故事。

  景區裡還有當時的囚車、刑具、男死牢、女普牢等刑獄設施供人參觀。有一塊複製的「開封府題名碑」引起我特別的注意。碑上羅列了當年當過開封府尹的官員,包括寇准、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蔡襄等人,卻獨獨不見包拯之名,仔細看才知道在碑上兩行「嘉祐二年三月龍圖閣直學士權知」小字上方,應該就是包拯的名字所在。但卻像是個被腐蝕掉的窟窿。

  為何會如此?原來是因為包拯受到民間百姓的崇敬、仰慕,來到碑前參觀的遊客,忍不住伸手去觸摸他的名字,結果到南宋時,他在碑上的名字已經被觸摸得「指痕甚深」,在歷經元、明、清到民國,指痕更深,最後不僅連名字都沒了,竟還變成一個「醜陋的窟窿」。

 這到底是在表示對包拯的「敬仰」還是「褻瀆」?是對歷史的「珍惜」還是「毀損」?我在碑前不禁感到有點迷惘。

  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包拯,在當開封府尹、還有更早當監察御史時,一定也辦過不少真實的案子,但大家為什麼對真正的包拯、真實的案子沒興趣,反而津津樂道一些子虛烏有、穿鑿附會的假案、大案、空案呢?

  這到底是在「尊重」包拯、或者「戲弄」包拯呢?

  民間百姓、還有你我他,到底想要什麼呢?不要責怪一些人只會對我們說天花亂墜的假話、大話、空話。可嘆放眼望去,盡是些對真相沒興趣也不喜歡聽真話、或是自以為看到、聽到的就是真相、真話的人。

  離開時,耳邊再度響起:「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忽然覺得,人生也不過是一場戲,我又何必太當真!

 (文:2024 / 12 / 31  照片:2016 / 11 / 27)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