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03 校長夢工廠與張七郎

瀏覽次數: 11

 鳳林不只有世界最小的孔廟,還是全台灣培育出最多校長的鄉鎮,當地也因而有一間很特殊的「校長夢工廠」。離開鳳林國小後,我們又來到校長夢工廠。

 校長夢工廠是一棟日式建築,建於一九二九年,原為日治時代鳳林支廳長官舍,光復後成為鳳林國中校長宿舍,後來因久未居住,破損不堪,鳳林鎮公所在經過一番修繕後,於二○○四年以「校長夢工廠」之名讓它和世人重新見面。因為根據可查考的紀錄,鳳林這個東部小鎮先後所培育出來的校長就超過一百餘位,密度之高居全台之冠,也讓鳳林獲得了「校長之鄉」的美名。

 鳳林鎮的居民以客家人居多,客家人素來重視教育,有「晴耕雨讀」傳統,鳳林國小會出現全世界最小的孔廟,跟鎮上會培養出全台灣最多的校長,我想都跟這個傳統有關。在校長夢工廠的後方還有一個敬字亭,同樣也是客家族群敬文惜字、重視讀書的精神象徵。

 走進校長夢工廠,在日式的木構建築裡,陳列了出身鳳林的校長名錄,並以口述訪問的方式記錄了數十位校長的學習成長過程及教育理念等等,從牆上一張張互異的校長容顏裡,讓人強烈感受到客家人傳承千年的「勸學、勤學」精神。

 然後,我注意到一幅加框的黑白人像,溫文儒雅的半身照下面寫著:「第一任校長張七郎先生 任期: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至三十五年十月」。

 張七郎?我的腦海中忽然波濤起伏,想不到他竟然是鳳林國(初)中的第一任校長!但也終於想起,張七郎原本是個醫師,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跟蔣渭水是同班同學,也是二二八受難者。我從更多的資料裡知道,他是竹北的客家人,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也是民族主義者,在家中不准家人講日本話,只能講客家話。一九二一年從台北移居鳳林,開設醫院,熱心公益。

 台灣光復後,他被任命為鳳林農業職業學校代理校長,並籌設鳳林初級中學;同時參與政治,當選花蓮縣參議員,被推舉為議長;也當選制憲國大代表,到南京參與制憲。但二二八事件爆發不久,在混亂的時局中,張七郎和他的兩個兒子(也是醫師)卻同時被逮捕,然後被押至鳳林鎮外的公墓秘密槍決。

 竟然會在這裡以這樣的方式見到他、想到他,不僅讓我感到非常意外、驚訝,還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蒼涼。我和他的遺照相對無言好一會兒,然後默默離開。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父子又為何會遭此命運?

 也許歷史能給出答案和評論,但我心想,在校長夢工廠裡,張七郎能以作育英才的校長形象被鳳林人與世人所緬懷、紀念,恐怕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吧?想要讓個人與社會變得更美好,教育畢竟是一個被多數人認可、比較溫和、可長可久的有效途徑。

 於是,我和妻子在鳳林鎮上簡單用過午餐,然後驅車南下,到有半個鐘頭車程的瑞穗國中,為附近幾所國中的學生演講:「流光飛舞,少年尋夢」。一路上,鳳林國小裡的孔廟,還有張七郎靜默無言的半身像,又在我腦海裡飄呀飄、飄呀飄……。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