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有一些讓人感到好奇的地名,譬如二結、五結,以前只是覺得它們跟五股、七股、九份、十份、三張犁、六張犁等台灣地名一樣,都跟當初漢人渡海來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拓墾與經營模式有關,但到底在表示什麼,卻也不甚了了。
雖然以前來過冬山河親水公園、傳統藝術中心、還有利澤工業區裡的「溪和水產」觀光工廠(都在五結鄉),但直到最近彷彿聽到某種召喚,決定再來五結行腳時,就覺得必須先了解,「它」,為什麼叫做「五結」?
查了資料才知道,宜蘭的地名,不只從一結、二結、三結開始,可以直到十九結,甚至三十九結,只是很多都已改名或消失(十九結依然存在,位於三星鄉:三十九結則是現今礁溪鄉二龍村一代的古地名)。
至於「結」是何意?就要先了解當初漢人進入宜蘭拓墾,為了開荒與防衛,都必須由一群人結夥合作(合力與合資)始能完成。一群人會公推一位能與官府及原住民溝通或較具財力者為結首,而幾個小結首又會推舉一位大結首,由他出面與官府具結申領開墾執照(有受官府承認、管理與保護之意),或與原住民畫押,再由官府見證。
而官府則以各結首編號一、二、三來劃分地段,等土地開墾完成,形成聚落後,就以結首編號來稱呼該地,譬如「五結」就是第五個結首(代表)所劃分到的合力開墾地段。一般說來,數字越少表示當地是越早開墾的地區。
從國道五號的羅東交流道下來,轉台七丙線,即進入五結鄉,經過知名的冬山河親水公園,跨越美麗冬山河上的利澤簡橋,然後往右轉,就來到利澤簡老街,也是我們今天要造訪、想瞭解五結、認識宜蘭,應該先來的地方。
冬山河親水公園與傳統藝術中心即使再有魅力,再去一百次,對五結的了解也僅止於浮面。
五結原是噶瑪蘭族Hedecanan社的居地,「利澤簡」為社名的音譯,有時也稱為「奇力簡」(後又簡稱「利澤」),因位於冬山河旁,離海不遠,水路交通方便,清朝中葉後,漳州、廈門及基隆、淡水等地之貨物,都從海口的加禮宛港進來,再到利澤簡卸貨,是當時宜蘭溪南重要的貨物集散地。
也因此而成為五結一帶最繁華的地區,甚至成為五結的代名詞。直到日治時期冬山河改道,鐵公路運輸的興起,利澤簡的商業機能衰退,榮景不再,才日漸蕭條沒落。
站在利澤簡老街的街頭放眼望去,還算寬的街道上沒什麼人車,有一種稀微的安靜。但左右兩邊的第一棟房子卻又讓人刮目相看:
位於左手邊街口轉角處的利生醫院,為建於1924年的西式洋樓,也是當時溪南地區首屈一指的醫院,創辦人為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的林木溪醫師。現在部分空間由林家第三代開設利生牙科診所,二樓及其他部分則提供給利澤簡文教促進會使用。
右手邊第一棟則是已經歇業的利澤戲院。它是在1960年代由當地仕紳集資興建經營,在全盛時期,一有電影新片上映,廣告三輪車就會穿梭於附近八大庄宣傳,為當地民眾提供休閒娛樂。後來因利澤簡的沒落與電視的興起,盛極一時的利澤戲院也被迫關門,還一度淪為成衣廠,但現在又恢復舊貌供後人憑弔。
短短的老街上還有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教堂、旅社、百貨行、百年餅舖等,以及由米店脫胎成為介紹當地文化的利澤民家館。外觀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洋樓、閩南式亭仔腳的傳統建築、更多則是新式的水泥樓房,看似雜亂,但也自成一格。
我們看到一位老人和中年婦人坐在亭仔腳剝花生,好奇上前打招呼,詢問看起來還相當硬朗的老人「今年幾歲?」他回答「九十一歲」,我驚喜說「看起來真勇健啊!請問可以讓我照個相嗎?」老人看看可能是媳婦或女兒的中年婦人,婦人望向我們「唉呀,太老了,不要照。歹勢啦!」我們只好說「多謝」,然後滿心歡喜地離開。
一向沉默寡言、不喜與人打交道的我,最近發現到陌生的鄉鎮,主動和在地人寒暄,都讓我感到喜悅。
創建於道光6年(1826)的永安宮主祀媽祖,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就位於老街的核心地帶。廟前有很寬敞的廣場,有四柱雕龍的華表(形同牌樓),還有雕刻十二生肖的石墩,非常氣派,顯示永安宮在當年的地位與榮光。
永安宮是舊廟與新廟並存,舊廟較小、在前,而2016年才落成的新廟雖然規模宏偉、富麗堂皇,但精華全在舊廟。雖然經過整修,不過仍保留很多古董,譬如光緒所頒御匾「與靝同功」,「靝」為「天」之同義字,也就是說媽祖「與天同功」;另一塊「湄島聲靈」為花蓮信士所贈,意為來自湄洲的媽祖聞聲救苦,神蹟靈聖;由此也可見當時的永安宮媽祖是多麼聲名遠播。
而廟內的壁堵雕飾、彩繪等,特別是吊筒、斗拱、門簪、獅座、員光等木雕更是精細、典雅,基本上都還維持原貌。更難得的是牆壁上還懸掛著創作這些木雕作品的師父陳銀生(被尊為「細雕泰斗」)的生平介紹,廟方還特別展示他「劉海戲金蟾」(賽錢箱)的作品。
這種對雕刻師父的尊重,在其他廟宇是很少見的,也難怪時任行政院長的冬山鄉子弟游錫堃會稱它為「歷史人文廟,蘭陽第一宮」。
永安宮還有一個特殊的宗教活動——「走尪」(尪為神像之意)。每年從農曆正月初開始,媽祖會坐在神轎內出巡附近八大庄,遶境佑民;到了正月十五日,回鑾的媽祖邀請八大庄神轎來作客,而「走尪」則是讓各庄神轎齊聚廟埕前,在一百多公尺的老街上,進行抬轎競走的比賽。
競賽結束,所有神轎在永安宮前「過金火」向媽祖致謝;勝者則將平安旗帶回庄頭廟宇供奉,保佑來年平安富庶。
永安宮舊廟內有「走尪」活動的文字介紹,廟外的牆上則有「走尪」盛況的巨幅彩繪。很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無緣親睹盛會;但多少也「補足」了我想認識五結最關鍵的幾個地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