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08 在蘇澳金刀比羅神社的沉思

瀏覽次數: 6

 蘇澳的炮台山上有一個金刀比羅神社,只剩下一些破敗的殘跡。那座已經有點模糊的座碑就靠近長滿樹草亂叢的陡坡邊,很不好拍照。

 「金刀比羅」是梵文「金毘羅」的日文稱謂,後來成了日本守護過往船隻及漁民安危的神祇。有日本漁民出沒的港口,通常就會有這個神社。

 南方澳是台灣重要漁港,旗魚和鯖魚為主要漁獲。我會來到這個已經沒落的神社,主要是因為在認識南方澳的過程中,讀到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歷史——發生在日本漁民、台灣漁民與獵捕旗魚間的故事。

 南方澳離黑潮流經的海域不遠,但要獵捕隨黑潮而來的旗魚,需要有特殊的鏢刺方法,台灣漁民原不曉得有這種捕獵方法,倒是日本四國的漁民因天時地利而精於此道。

 台灣割讓給日本後,有些日本漁民南下捕魚,發現南方澳是一個很好的魚場。1926年,日本政府開始大力推行漁業移民計畫,招募四國地區的漁民移居臺灣,並且禁止非設籍此地的日本漁民來此捕魚。

 結果,第一批有以四國為主的29戶漁民移居到南方澳。以鏢刺法獵捕旗魚,收穫滿滿,後來又陸續有新移民。日本漁民來了,他們所信奉的海路之神金刀比羅也跟著來了。

 移入南方澳的日本漁民很多是船老大,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們開始雇用臺灣人為船員,並傳授鏢刺旗魚的技法。學會這種鏢刺法的台灣漁民越來越多,有些人開始自謀出路,駕著自家的漁船出海捕旗魚,不少人因而致富。

 後來,日本人走了,但金刀比羅神社和鏢刺旗魚法卻留了下來。

 如今,金刀比羅神社已埋藏在荒煙漫草中,但南方澳漁港卻因鏢旗魚而日漸興旺,終至成為北台灣最重要的漁港。

 老來無事,喜歡到有故事的地方走走看看。從飄散在風塵裡的悲歡,回味每個地方曾經有過的滄桑。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