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鄉的農夫青蔥體驗農場下田拔蔥、DIY蔥油餅後,我們轉而來到宜蘭市內的新民堂。
台灣廟宇多乩童,由神明直接附身,口述神諭,為人消災解惑。我對乩童素有興趣,以前也寫過文章,認為乩童在神明附體後的特異功能,是解離型兼有轉化型歇斯底里的一種表現。新民堂則屬較為少見而且複雜的扶乩:神明附在兩位扶著鸞筆的鸞生身上,在鸞桌的沙盤上寫出神諭,再經由專人解讀。
據信,宜蘭的新民堂應該是台灣第一間採行扶乩的鸞堂。它是在一八九○年(光緒十六年)由到甘肅當官的宜蘭舉人李望洋引進,能降乩的是雷都光耀大帝的四位部將,台灣人對這些神明可能很陌生,因為雷都光耀大帝俗稱李恩主,為商朝末年隴西人,是甘肅的地方神。
李望洋是宜蘭頭城人,一八五九年(咸豐九年)中舉人,一八七一年參加禮部會試後,籤發甘肅試用知縣,於是帶著多位宜蘭僚屬前往赴任。後來他獲得左宗棠賞識而不次拔擢,官至知州。一八八四年聽聞法軍佔領基隆,於是乞假歸蘭陽。他在甘肅遊宦十三年,頗有政聲。百姓感念,募資做「萬民衣」贈別。
李望洋在甘肅當官時,遇有疑迷難斷之事,會扶鸞請李恩主及其部將指點迷津,多受啟迪。他在回歸蘭陽故里後,也設立鸞堂為家鄉父老消災解惑。因信徒眾多,而在一八九一年與地方仕紳出資興建新民堂,成了台灣第一座扶鸞廟宇,後來還分香至頭城、淡水、三芝等地,台北慈惠堂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來時,新民堂已經過改建,不過從廟柱對聯及匾額題字,仍可看出它是從甘肅引進的鸞堂。但跟扶鸞問事有關的陳設似乎只剩下一張鸞桌。
我向廟內的一位執事請教,現在是否還有扶鸞儀式?他聽到我提起李望洋,大概認為遇到知音,所以除了說二○一二年就不再扶鸞外(因為太複雜),還非常熱心地帶我到鸞桌旁,比手畫腳地向我解說當年的鸞生是如何扶著鸞筆在沙盤上寫出神諭。聽起來的確是有點複雜。
在這個時代,一切都講求新速實簡,如今有不少乩童連作法進入恍惚狀態讓神明附身都省略,而是直接神智清明地為人消災解惑;複雜的扶鸞會失去市場也是時勢所趨。走出新民堂,看到對街就是陽明交大在宜蘭附設醫院的新民院區,不禁讓我莞爾。我想,有病而想以任何方式得到神諭幫助的人,應該也是越來越少吧?
我會來新民堂,純粹是為了滿足我個人的一點好奇心和歷史文化癖。在知道李望洋這個人和新民堂是台灣扶鸞的創始店後,我不親自來一趟,它們對我的呼喚是不會停止的。就好像我在知道三星鄉有個農夫青蔥體驗農場,能提供下田拔蔥、DIY蔥油餅活動後,不親自來體驗一下,就會成為一個擱在心裡的懸念般。
下田拔蔥與扶鸞降乩,看似有天壤之別、八竿子也打不在一起的兩碼子事,但我們卻在同一天到宜蘭獲得感性與知性的滿足,並因而覺得人生很踏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