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早上,見天清氣朗,我們臨時起意,想到宜蘭三星鄉走走,而且還要當農夫,自己下田拔蔥,然後DIY蔥油餅。
宜蘭三星鄉的青蔥,蔥白長、葉肉厚,做出來的蔥油餅特別好吃。我從網路上得知,三星鄉有個農夫青蔥體驗農場,提供「下田拔蔥,DIY蔥油餅」的活動,活了七十歲還沒下過田的我,一直想去試試。妻子一聽,當然也是興趣滿滿,於是我們說走就走。
雖然是假日,但國五卻沒什麼塞車,出了雪隧後,我們先到礁溪吃早餐,然後慢慢開往三星鄉。宜蘭的鄉間景色相當安靜而又乾淨,因為時間還早,我們先到三星鄉的青蔥文化館,在那裡悠閒地喝杯咖啡,一直待到十一點多,才從青蔥文化館來到農夫青蔥體驗農場,立刻報名參加拔蔥、洗蔥、手作蔥油餅的體驗活動(每人一五○元)。
很快就聽到廣播入場,於是像小孩子般興奮地去換穿雨鞋、戴上斗笠,瞬間變成都市來的老農與農婦。聽完如何拔蔥的解說(先握住蔥白,鬆動土壤,再施力拔起),魚貫下田。因為凌晨下過雨,早場也有人踩過,田間相當泥濘。雨鞋一踩下去,即深陷泥沼,很難往上抬,初次體會什麼叫做「舉步維艱」。
低頭拔蔥時,近距離聞到清香的青蔥味和渾厚的泥土味,手上還沾了一些土,然後照所教方法將蔥拔起,笑逐顏開地看著老妻,覺得這才叫做「親近大自然」。
回到棚內,坐在流動的水槽邊洗去青蔥根部所沾的泥土,小時候蹲在小溪邊依偎著母親洗衣洗菜的情景,又溫暖地回到心頭。只是這次是依偎在老妻身邊,也是難得的溫暖。
手作蔥油餅其實並非用我們親手拔出、洗過的青蔥,而是農場準備好已經切得細碎的蔥花。我們要親自動手的只是將一塊麵團用擀麵棍擀成A4紙張大小的餅皮,然後鋪上蔥花、撒上胡椒鹽,再包摺成一個長方形的蔥油餅。
這對妻子來說應該是駕輕就熟,但我卻也是生平頭一遭,雖然有點手忙,但卻也覺得相當新鮮,做起來也很愉快。油炸蔥油餅也是由農場人員負責,看著自己剛剛做的蔥油餅在油鍋裡翻滾變熟,然後照號碼牌領取,等稍涼後再將它送入口中,品嘗起來,覺得滋味比市面上買的都更加香甜與深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飯時的確應該感謝農夫的辛勞,但對我這個客串一小時的農夫來說,卻是「誰知口中餅,片片皆甘美!」因為那裡面有了自己的「辛苦」。
雖然只學到一些膚淺的皮毛,但總比光靠閱讀和想像來得踏實。以後遇到那些長年躲在象牙塔裡的飽學朋友,在說不過他們而詞窮時,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你吃過的蔥也許比我多,但你下過田、拔過蔥嗎?」
哈哈!雖然,我也只拔了十根蔥而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