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墾丁沿著台26線上行,經過楓港後轉往台東方向,看到楓林二巷指標,往上走不久,即可到達獅子鄉公所。在路邊停好車往回走,真令人驚訝又興奮,因為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多采多姿的鄉公所。
鄉公所入口前的柱子上浮雕一對穿著傳統服飾的排灣族男女,上頭的立面則是兩條尾巴相鄰的百步蛇,彎曲的蛇身空間有族人的頭臉與陶壺。兩側及一二樓的分隔牆面也都是族人手牽手載歌載舞、百步蛇、傳統圖案的浮雕或彩繪,真是漪歟盛哉,讓人目不暇給,美不勝收。


鄉公所右前方,還有一座排灣勇士手執長矛、腰懸彎刀、左肩扛著一隻山豬、獵狗相隨的雕刻,基座上寫著「發揚山豬英雄堅毅勇敢合作分享傳統文化精神」。而鄉公所右後方的屏東縣獅子鄉立圖書館的高大牆面上,同樣是一群盛裝的排灣族人在可愛陽光的照射下載歌載舞的彩繪。連路邊的郵筒也都有美輪美奐的排灣族少女彩繪。


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要去參觀鄉公所後面的排灣族文物陳列館。館內除了展示排灣族的攝影、繪畫、木雕比賽得獎作品外,還有跟傳統文化相關的物件與照片。

最讓人注目的是被譽為「鎮館之寶」的外麻里巴社的百年木雕:壁板的正面刻有一位勇士的立像,頭上三支羽飾,向外朝上的雙手左右各握有一顆人頭;他腰配獵刀,右下方則站著一隻敖犬,展現英勇狩獵的形象。

這件木雕原在枋寮鄉水底寮村民洪正義先生家中,一度被當成古井蓋使用。在枋寮鄉辦理文物採集相關活動時,洪先生便將此木雕壁板捐贈給「枋寮生活文化促進會」,後來經過專家鑑定,推判此木雕板應為南排灣族頭目家族所用,獅子鄉公所才以隆重傳統古禮儀式,將它迎回獅子鄉文物館。

另一個則是ljaljak對排灣族少女特殊的意義:每位母親在小米收穫祭時,會為心 愛女兒精心製作ljaljak,讓她揹著美麗亮相度過新年,希望女兒受人喜愛。而親友長輩們則在她的ljaljak掛上耳環、項鍊、手環等銀飾,象徵給予女孩未來的祝福,這些銀飾也將成為女孩的嫁妝。感覺這真是一個溫馨的習俗,但現在也許沒有人再這麼做了吧?

還有,南排灣族過去用木竹構築,以茅草做屋頂的傳統家屋,因為外形像龜甲,所以稱為龜甲屋。從老照片及微觀模型可以了解它們是如何興建的,感覺住起來應該也不錯,可惜現在也都成了歷史陳跡。


在離開獅子鄉公所和文物陳列館後,沿著楓林二巷再往上走,感覺寧靜而又乾淨,馬路兩邊的矮牆上也有「楓林部落歡迎您」和很多代表排灣族文化的琉璃珠、陶壺、連杯酒、青銅刀、狩獵的彩繪。我們沿路欣賞,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楓林國小的校門口,一個巨大的陶壺和上面的一個連杯酒杯讓人莞爾,也讓人感受到排灣族人活潑開朗的一面。

雖然只是路過,來去匆匆,但也是不虛此行。
(文:2025 / 3 / 7 照片:2025 / 1 / 1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