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04 在鳳儀書院重溫書生夢

瀏覽次數: 37

 二○一五年四月,我到高雄鳳山演講,順便到附近走走時,就和妻子去了一趟鳳儀書院。

 到時才發現,居然需要花錢購票才能入園,而且園內遊客還有一些。要收費正表示它不同於一般書院,我們二話不說,欣然購票入場。

 進入園區,就是一個大廣場,遠方有一隊做清朝人打扮的人馬。趨前一看,原來是當年鳳山知縣曹謹前來視察書院教學(曹謹頗有政績,曾修築曹公圳,深受民眾喜愛,附近還留有曹公祠),那些Q版人偶做得維妙維肖,表情生動有趣,讓我看了大起童心,而忍不住穿越時光隧道,混入隊伍中,充當曹謹的馬伕。

 從高懸「鳳儀書院」橫匾的左右側門進入,又可看到一個講堂和一個練武場。講堂內有幾排坐著老少童生的課桌椅和傳授四書五經的先生,練武場上則有正在勤練拉弓、舞刀、惙石的武生,讓身臨其境的我們,很自然地就融入那些人偶所營造的世界裡,和他們打成一片,成了過去為準備文科或武科考試的考生。

 跟過去科舉有關的還有一格格空間非常狹小的考棚,考生就要在裡面寫文章和吃喝拉睡,非常辛苦。當時考生所寫文章(答卷)也有副本供人參考,而更吸引人的是如果金榜題名,那麼榮華富貴就會跟著來,所以書院也免費提供讓你換上官服,坐在衙門高堂上威風八面的體驗秀。

 我也親自上場cosplay,過足了官癮,還為此寫了一篇〈鳳山一夢〉:「午後坐在鳳山鳳儀書院的講堂,先生的之乎者也恍若催眠曲,我不知不覺竟睡著了,作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進京趕考,中了進士,娶淡水嚴氏之女,還當了官,成了賞戴藍翎的五品同知。正春風得意,顧盼自雄,忽聽老婆大喝一聲:『眼睛張開!我要照了!』唉,一切遂化為泡影。」

 雖然書院所意涵的前朝舊夢已成明日黃花,但就在擬真的角色扮演和投入中,還是可以讓我們對過去讀書人的甘苦與期望多一點感同身受,而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情趣。

 當然,鳳儀書院也像其他書院有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祠,每逢考季,很多家長都會帶子女來此祭拜,祈求考試順利。另外,書院也將過去的學舍改成頗具人文氣息的飲茶空間,供遊客品茗。還有販賣各種紀念品的商店以及點心小吃舖等,正可滿足很多人的消費慾望。

 鳳儀書院始建於1814年(嘉慶十九年),除了傳統書院的教學功能外,更是當時歲科童試的考場,所以在光緒年間,共有正中廳事三間、左右官廳房二間、兩廊學舍十二間、講堂三間、頭門五間、義倉九間、聖蹟庫一間等三十七間房,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書院。

 在日治時期,因科舉之路被中斷、新式教育公學校的設立,它被挪作病院、養蠶所、宿舍使用;光復後,也被當作一般房屋出租。直到2005年高雄縣政府取得所有權,辦理住戶遷移,發包整修,而在2014年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整體說來,我覺得鳳儀書院是個老少咸宜、兼具知性與感性、文化與娛樂的旅遊休閒好去處;也是在現代社會裡調適得最好、依然在發揮多元功能的傳統書院。有人也許會說,那是因為它先天條件好,但如果沒有主事者的眼光與用心,恐怕也不會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吧?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