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到南部,若在台南過夜,多選康橋商旅的赤崁店,除了印象不錯外,主要是它離我們想要去的一些景點都很近,不管是白天或晚上,大都用走的就可抵達。
同樣位於民權路二段上的吳園,可能是去過最多次的一個景點,因為走路到其他地方時經常路過,就順便進去看看,找個地方坐下來歇個腿。

吳園是清朝道光年間台南士紳吳尚新所建,,與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台灣四大名園」,雖在城市之中,但鬧中取靜,且富山水之趣,不只是吳家人休閒娛樂的場所,更是當時仕紳文人雅集宴會之所。

可惜到了日治時期,吳家家道中落,產權歸臺南廳所有,在原來的園內陸續興建臺南公會堂、四春園旅館、台南圖書館、臺南市水浴場(即游泳池,後三者如今已成為遠東百貨)、柳下食堂(柳屋料理店)等。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吳園,只剩下一個中式庭園,涼亭、假山與水池,水池前的一片草坪,水池後的迴廊、水榭與改為「王育德紀念館」的日式房間,以及有階梯草坪與新式涼亭的小廣場。



在進園左前方的一棵大樹下,有三個老人坐在那裡聊天,他們背後的那棟日式建築就是有名的「 奉茶.十八卯 」茶屋。

很多年前,我到台南對一群國文老師演講時,承蒙台南女中的王美霞老師帶我參觀台南的一些文化景點,當時就來過十八卯,記得還在二樓的一個房間喝茶聊天,也認識了茶屋的主人葉東泰老師。

十八卯茶屋就是日治時期柳下食堂的所在地(十八卯的合體就是柳字),聽說葉東泰後來聯絡上當年柳下食堂經營者的後人,而後人也到台灣舊地重遊,撫今追昔,成為地方上的一段佳話。

我們幾年前來過十八卯茶屋,剛好是休息時間,這次重來,入內參觀,感覺那古色古香的陳設似曾相識,主人好像也不在,我們逗留片刻就離開。



走過一棵從一叢氣根枝幹長出綠葉的老榕樹,由珊瑚礁疊砌的假山,轉入中式迴廊,站在水榭邊看著前方的水池,池中的小島與錦鯉,想起這裡曾經是一個水塘,不只可以划船,而且小船還可以從如今已成為加蓋排水溝的德慶溪直航進入吳園,滄海桑田,也讓人不勝唏噓。


離開水榭,看到王育德紀念館的門開著,欣然入內參觀。上次來時,也適逢它的公休日,但說來實在慚愧,當時的我是第一次聽到王育德這個名字,完全不知道他是何許人。回去查了資料才有所了解,而這次來台南,又先在台灣文學館看過他的特展,所以又意猶未盡的入內參觀(關於參觀王育德特展與紀念館之種種,再另文介紹)。
(文:2025 / 3 / 9 照片:2025 / 1 / 8)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