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南鯤鯓代天府之名,一日專程從台中北屯開車南下,其實也沒多遠,一個半鐘頭就到了。
南鯤鯓代天府是全台佔地最廣、歷史最悠久的王爺廟,故有王爺總廟之稱。相傳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附近,船內奉有李、池、吳、朱、范五位王爺神像,被漁民建草寮供奉,神蹟顯赫,後遷移改建,終成今日之規模。
李、池、吳、朱、范五位王爺通稱五府千歲,也是古代的「五瘟使者」(瘟神),在瘟疫橫行的年代,福建沿海地區有請瘟神遶境收疫鬼,燒王船送出海的儀式,台灣南部濱海地區很多王爺廟,也都保留這種儀式。
但有些地區王爺的神格獲得提升,不再只限於抓疫鬼,而成了奉玉皇大帝之命來巡察人間的特使,因而有「代天巡狩」之稱,它所在的王府就稱為「代天府」,南鯤鯓代天府沿襲的就是這個傳統,它也沒有燒王船的儀式。
但不管有沒有瘟疫或王船,千歲王爺都是庇佑地方祥寧、百姓平安的守護神。被列為國定古蹟的南鯤鯓代天府,除了歷史外,主要在於它的建築,現在的大廟主體是在日治時期由知名的泉州匠師王益順負責重建,廟內的雕樑、畫壁、藻井、剪粘、交趾陶、彩繪、石刻、木雕等,都是一時之選,讓人目不暇給。
但讓我眼睛一亮的是後殿凌霄寶殿的壁堵彩繪,畫的居然是素人畫家洪通、棒球國手王建民、籃球明星林書豪的畫像(他們都是台南人或台南裔)。傳統廟宇的壁堵彩繪畫的都是神話、歷史故事裡的人物,譬如三國演義、麻姑獻壽等,雖然熟悉,卻感覺離自己非常遙遠。將大家認識的現代人畫進傳統廟宇的彩繪裡,不僅讓人感到新鮮,而且還有說不出的親切感。
離開靈霄寶殿,在前往萬善堂的迴廊裡,兩邊是介紹代天府歷史和歷來活動的圖文看板。抬頭一看,橫樑上的彩繪居然也都是現代名人,有台南幫的吳修齊、吳尊賢、侯雨利,學甲名人吳三連,台灣本土畫家陳澄波、顏水龍,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傳教士馬雅各、原舞者蘇清喜、聲樂家簡文秀、飛躍羚羊紀政、旅日歌星翁倩玉、烏腳病之父王金河、仁心醫俠林杰樑,連高我兩屆的學長肝膽權威許金川居然也在列,快讓我覺得與有榮焉。
看著看著,不禁對南鯤鯓代天府產生了很不一樣的觀感。老實說,在還沒來之前,直覺認為南鯤鯓代天府是南部鄉下、非常龐大、民間信仰之所繫的一間傳統廟宇,但現在卻覺得它很有突破傳統、與時俱進的創新風格。
然後,我們來到後山的「凌霄碑林」,裡面雖然有重修、擴建捐助者的名單,但一塊巨大的「台灣第一大醮南鯤鯓代天府甲午科護國慶成祈安羅天大醮碑記」卻引起我的注意,這篇洋洋灑灑兩千多字文言文碑記的作者是我素所敬重的學者李豐楙(政大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幾年前已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國內研究道教的權威學者)。
碑文最後說:「斯廟斯神,神威赫濯,代天宣化,非僅一地之祀也;是醮是祭,聲名遠播,鎮土靖宇,實逾合境所崇也。五王神威,全臺共欽,羅天大醮,普世同慶,護國慶成,祈安植福,凡我眾善,醮圓功滿。」
我很少看到傳統宮廟會請讓人敬重的專家學者為它撰寫碑記,南鯤鯓代天府此舉最少讓我覺得它對學界的尊重。
在離開南鯤鯓代天府時,我的心情是相當愉快的,因為我發現它在硬體內容上,能與時俱進;在信仰鋪陳上,又能尊重學界;期待它不只是王爺總廟而已,更能為台灣宮廟和民間信仰開啟創新之路。
(文:2024 / 4 / 12 照片:2024/ 4 / 9)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