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後,我們來到了台南玉井,為的是想了解一○八年前發生在這裡的噍吧哖事件(又稱為西來庵事件或余清芳事件),那是日治時期,在台灣發生過犧牲最慘烈的武裝抗日行動。
玉井舊稱噍吧哖,因為這裡本是平埔族西拉雅人噍吧哖社(Tapani)的所在,在事件發生數年後,才改名為與日語發音近似的玉井。
我們來到由舊玉井糖廠改建的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看到一個巨大的「神喻義戰:噍吧哖事件常設展」的看板,走上台階,滿懷期待地走進「噍吧哖事件紀念館」。
老實說,以前對噍吧哖事件只是略有耳聞,完全不知詳情。在紀念館的前廳,先看了用漫畫來呈現事件的梗概;再到後廳,看了相關的檔案照片與文字資料後,先說所得到的一個印象:
在日本統治臺灣已經20年的1915年,因為各種蠻橫與高壓政策,民間積怨日深,余清芳與江定、羅俊等人在台南西來庵(五福王爺廟)密謀起義、招募同志。
後因事跡敗露,羅俊被捕,余清芳和江定率領千名民兵,在7月6日於牛港嶺舉行起義大典,高舉「大明慈悲國」之旗幟,以余清芳為大元帥、江定為副元帥,在祭拜天地後,展開武裝抗日行動。
在初始的一連串攻擊中,義軍燒毀許多武力薄弱的派出所,殺死數十名日本警察。但到八月初,裝備先進的日本砲兵、步兵與憲兵展開反攻,雙方在噍吧哖虎頭山短兵交接,只有大刀和長矛的義軍不敵日本的機關槍和大砲,死傷慘重。
余清芳竄逃,日軍隨即展開大規模搜捕與清鄉,燒毀民房、屠殺百姓。8月22日余清芳被捕,翌年4月江定出面自首,兩人均被判死刑。
歷時近兩年的武裝抗日戰役,主要集中在台南、高雄山區的十五個村莊,參與者90%是農民,在戰亂中犧牲的民兵與無辜村民至少逾千(有的說近萬),被逮捕的有1957人,遭到起訴的有1482人,而被判處死刑者高達915人。
此一判決在日本國內引起嚴厲的批評,所以在處死 95 人後,其他改判終身監禁。直到 1927年因昭和天皇登基頒布大赦令,被監禁的倖存者才獲得釋放。
這樣的說法也許過於簡略與單面,但卻可讓人產生鮮明的印象,也就是在日本蠻橫的殖民統治下,官逼民反,忍無可忍的台灣人民起而反抗,最後壯烈犧牲,也許只是以卵擊石的悲劇,但卻留下一段彰顯民族尊嚴、可歌可泣的歷史。
但,這只是部分的故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