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14 一聲阿彌陀佛,歷史豈能成空?

瀏覽次數: 342

 在嘉義大林中山路老街的街尾,有一個鹿崛溝,那是清治時期為了引水灌溉而開闢的長型人工湖泊。

 我們從老街來,過橋,將車停在岸邊。前面就是大林國中,但我們往回走,站在橋上瀏覽,湖面寬廣而平靜,兩岸綠樹繁花,遠方還有拱橋、涼亭,感覺像是一個宜人的風景區,不過卻有著嚇人的水鬼傳說。

 往老街方向走,在路邊出現一間阿彌陀佛廟。廟雖小,卻有一段特別的來歷,廟裡「石頭神坐鎮,水鬼不作怪」的碑文說,在日治時期,大林雖然歌舞昇平、紙醉金迷,但還是有不少薄命的藝妓與失意的賭徒,來鹿崛溝跳水自殺。

 因而出現不少水鬼傳說,最有名的一個是:有人來找鎮上的布袋戲團,請他們晚上到鹿崛溝旁的林投樹下演戲,但事先交代班主不能念「阿彌陀佛」。班主如約前往演戲,觀眾也不少,但演了很久,卻不見天亮。班主覺得有異,想起事先的交代,於是念一聲「阿彌陀佛」,突然就天亮了,而台下的觀眾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家這才知道,原來是水鬼想看戲。

 廟裡有一塊刻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大石頭,應該就跟這個傳說有關。看著大石頭前供奉的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佛像及媽祖神像,讓我們也不自覺地合掌行禮。聽說在蓋了這間廟後,水鬼就不再作祟;不管傳說真偽,鄉民祈望在神佛的庇護下,能夠合境平安,人鬼都安居樂業的心願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我倒因此想起一件事:在過去,大林鹿崛溝就位於往來彰化與嘉義間的官道上,甲午戰後台灣割讓給日本,來接收的日軍從北到南沿路遭遇頑強的抵抗,八卦山之役後,南下的日軍在大林的鹿崛溝也與當地義軍發生激烈戰鬥,雙方都死傷慘重。我覺得鄉野傳奇中的水鬼,應該也包括當年屍沉於鹿崛溝的義軍與日軍。

 若要做更多的歷史聯想,那又可能跟乾隆年間的林爽文事件有關:林爽文在1786年起兵抗清後,閩浙總督征剿不力,中南部多地易幟,乾隆特別派福康安率兵來台平亂,捕獲林爽文。為了紀念這段歷史,乾隆還敕命完成12幅《平定臺灣戰圖》,其中第二幅〈大埔林之戰〉描繪的就是發生在大林(舊名大埔林)的那場戰役:

 福康安的清軍在解除諸羅(嘉義)縣城之圍後,向北推進斗六門時,又在大埔林與林爽文的軍隊發生戰鬥,鹿崛溝附近很可能就是當年的戰場,雙方在此也各有死傷。誰能說鹿崛溝的水鬼傳說與〈大埔林之戰〉無關?

 走出阿彌陀佛廟,站在馬路邊,看著前方的大林國中,心裡想大林的年輕子弟每天在上學途中,經過阿彌陀佛廟和鹿崛溝,如果想到的不只是水鬼或阿彌陀佛,還有自己的家鄉在歷史上有過的風雲與悲歡,應該也是很有意義的一種經驗吧?

(文:2024 / 10 / 23  照片:2024 / 10 / 7)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