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04 在板頭厝車站的遐想

瀏覽次數: 7

 嘉義新港有「交趾陶的故鄉」之稱,我們在古笨港越堤壁畫區看到的「三醉芙蓉」固然是交趾陶的藝術作品,但更大幅的「原鄉四季——苦楝樹」卻是剪黏的藝術作品。

 而我們在笨港水仙宮看到的「影塑」,則是結合泥塑與彩繪的藝術作品。其實,還沒到水仙宮前,我們在「新港西北旅遊廊道」的路邊牆面,也看到巨幅的交趾陶加馬賽克壁畫的藝術作品。

 雖然說泥塑、彩繪、剪黏和交趾陶工藝都來自福建,馬賽克壁畫則來自西方,但原本多用於廟宇或教堂,而新港(或笨港)人卻能將它們自由結合、靈活運用,揮灑於生活周遭的牆壁上、馬路邊、堤岸處,華麗而不俗氣,讓人覺得這真是一個洋溢著民間藝術情趣、為大家帶來驚喜的美好地方。

 我們就這樣從戶外考古園區開車沿路走走看看,來到了板頭厝車站。車站如今也成了一個景點,周遭布置得雖然有點雜有點密,但也雜而不亂、密而有序。也許非假日又有颱風警報,幾乎所有的店家都在休息中。

 板頭厝車站是當年台糖嘉北線五分車(從嘉義到北港)進入新港鄉後的第一站,這條嘉北線除了採收期間搬運製糖的甘蔗外,也是沿線居民出入、學生上下學、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香客搭乘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停止營運後,原來的板頭厝車站也因失去功能而被拆除,目前看到的車站是在2008年重建的,鐵軌也是從地面下再度被挖出來的。

 雖然是重建,但依舊是古味盎然,車站內的布告欄和旅客留言板,都讓人大發思古之幽情。特別是那張老照片和它的說明:「五分車停駛後,社區變得蕭條冷清,青壯年逐一離開家鄉外出打拼,社區剩下看守家園的老人,整個社區面臨散庄的命運。一張火車站老照片的出現,觸動了挽救家園的念頭,藉由車站的重建,找回社區居民的記憶,開啟了社區改造之門。」

 小時候也隨母親坐過台糖五分車到南投親戚家的我,坐在板頭厝車站外的候車椅上,等著再也不會到來的五分車,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不管我是個要立志出鄉關、前往五湖四海去打拼的男兒,或是走過東遼西涼、改換素衣返回故鄉的老朽,我都為有人能提供我這樣一個回憶既往人生的窗口心懷感恩。

    笨港、南港、新港,可以讓人有很多想像,還有思念。謝謝在這裡認真生活的鄉親。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