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29 在蘇秦村遇見黃金蝙蝠

瀏覽次數: 103

 以前去過雲林的水林鄉,那裡號稱「開臺第一庄」,因為1621年,有「海賊王」之稱的福建漳州人顏思齊率眾來台,在水林建立顏厝寮,是漢人群體入臺之始。

 這次再來水林,本來是要去看台灣唯一主祀項羽的龍寶殿(項羽與大禹、屈原等人被列為水仙尊王,是台灣不少水仙宮共祀的神明,但都非唯一主祀),在半路上看到「蘇秦村」的路標,正感奇怪,又見「黃金蝙蝠生態館」的指標,對看廟興趣不高的妻子說:「我要去看黃金蝙蝠!」

 因為時間還早,於是轉而導航到「黃金蝙蝠生態館」。抵達目的地,將車停在誠正國小門口,發現校門入口的弧形牆上就有三隻蝙蝠的可愛浮雕。我們先從旁邊小路進入「黃金蝙蝠生態館」,剛好遇到館內的服務人員在做解說導覽。

 原本對黃金蝙蝠一竅不通的我們,邊聽解說邊看圖文介紹才知道:台灣的金黃鼠耳蝠(俗稱黃金蝙蝠)因為體毛為漂亮的亮黃色,耳朵有點像老鼠耳朵故得名,常見於雲嘉南地區台1線與台17線間平原區的闊葉樹林中,而又以雲林縣水林鄉最多,設在這裡的「黃金蝙蝠生態館」不只適得其所,更是亞洲最有名氣、經常有國外專家來訪的蝙蝠生態館。

 黃金蝙蝠是一種遷徙性的蝙蝠,牠們通常在每年農曆3月時會開始大量出現(所以又被稱為「媽祖蝠」),常群聚於闊葉樹林的樹葉中或住宅的樑簷下作為棲息與繁殖場所(生態館外的四棵大樹在夏天就經常可見黃金蝙蝠群聚於樹上),利用回聲定位去捕捉草叢、農田或水域裡的飛蟲為食。每次只生一胎,館中有母蝠外出獵食時,幼蝠吸住母親乳頭一起「出征」的照片,非常惹人憐愛。

 但到了秋末,黃金蝙蝠就不見蹤影,因為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是牠們的冬眠期,或躲到洞穴裡,或飛到中高海拔的山區,有人曾在阿里山發現牠們。

 導覽人員還特地帶我們去參觀他們館長張恒嘉設計的多款蝙蝠屋,成了讓棲地受破壞會被騷擾的蝙蝠安穩、舒適的新家,解說員還用紅外線照射蝙蝠屋的縫隙,指引我們觀察裡面的蝙蝠。

 黃金蝙蝠生態館跟誠正國小其實是相連的(感覺應該是屬於學校的校地),穿過一個像洞穴的長廊(牆上有很多跟黃金蝙蝠相關的圖文)就是校園,校園裡的教室掛牌、樓梯間的彩繪,也都跟黃金蝙蝠相關。我們正好奇觀看時,一位男士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原來是校長王正信,他還殷勤帶我們進校長室泡茶聊天。

 在請教王校長後,才知道這裡因為有一種特殊的植物蘇蓁(菅蓁),才叫蘇秦村。他是返鄉服務的本地人,誠正國小目前只有21位學生,但是個很有特色的學校,全校師生都成了黃金蝙蝠的復育尖兵,校園裡的很多大樹都是黃金蝙蝠的棲地,師生也製作了不少蝙蝠屋。談了好一會兒,王校長還邀我們共進午餐,素昧平生,真是熱情又好意,只能感激婉謝。

 離開時,覺得蘇秦村真是個好地方,雖然是偏鄉,但卻有這麼好的黃金蝙蝠、生態館、解說員、誠正國小、王校長……,讓人從心裡感受到溫暖與希望。妻子忍不住說:「我們夏天再來!」

 一言為定。雲林,其實一個深藏不露的縣,有人覺得它「不好玩」,那可能是因為他們從未認真去探尋、去認識。

 (文:2025 / 2 / 19  照片:2025 / 2 / 8)

分享: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