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24 太平老街與阿國獅魷魚羹

瀏覽次數: 261

 在斗六的雲林溪河岸公園繞了一圈,又回到街尾廣場後,我們轉進太平老街。

 多年前來過,但當時走馬看花,也不求甚解,來了跟沒來其實差不了多少。這次來前,先上網找資料,對太平老街有個基本認識,走起來感受就很不一樣。

 甲午戰爭前,斗六原本就相當富庶繁華,城內人口有一萬人,但在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因當地民眾抗日而引來大屠殺,1908年又發生大地震而使得元氣大傷。1927年日本政府開始斗六的市街改正,開闢一條可通行汽車、兩邊有騎樓的街道,它就是今天的太平老街(太平路)。

 所以太平老街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全長約600公尺的街道,改正或發展的過程歷經明治、大正、昭和三個年代,各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太平路不只是一條老街,它從街頭到街尾,還近乎完整地呈現了台灣近百年來的建築發展或演變史。

 老街的街頭是在斗六圓環附近,我們其實是從街尾開始走起,街道兩邊的建築都已相當現代化,線條簡單,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裝飾。但走到中段,慢慢出現洗石子的門面,裝飾漸多,但也以幾何圖案為主,除了商家的姓氏外,有的還刻有「萬選青錢前世德」「千秋金鑑舊家風」之類的對聯,總之,就是偏向裝飾主義的風格。

 然後,越到前段就出現越多明治到大正時代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築,每棟的山牆都造型獨特,也裝飾得非常華麗,有彩色的花草、蟲魚鳥獸、天使等,商號上方更鑲嵌著各式剪黏,美不勝收。

 整體來說,從街頭走到街尾,建築風格是從繁複華麗趨於簡潔平淡,多少讓人覺得每況愈下;而我們從街尾走到街頭,由簡潔平淡變得越來越繁複華麗,反而由難得的倒吃甘蔗喜感。

 又到了吃飯時間。我們二話不說,前往離老街不遠的阿國獅魷魚羹。以前也來光顧過,印象不錯,因此再度來品嘗。排了一下隊,點了魷魚羹麵、魷魚羹、魯肉飯、滷魷魚嘴、滷白菜、爆漿豆干。

 六顆滷魷魚嘴70元,每顆都跟貢丸差不多大,口味獨特而又好吃,號稱是只有來斗六才吃得到的全台唯一特色料理。聽說阿國獅非假日一天就要賣五十斤,一隻魷魚只有一張嘴,哪來這麼多、這麼大的魷魚嘴?

 我好奇上網搜尋,才曉得下面這件事:

 高雄的前鎮漁港是 台灣最大、世界第二的魷魚收穫基地,每年5到7月間,有上百艘台灣的魷釣船回航,將原先急速冷凍的新鮮魷魚送入工廠解凍分切,身體部分賣給市場,剪下來的嘴巴曬乾之後,有三分之一以上都進了阿國獅的冷凍倉庫,然後再經過化腐朽為神奇的料理,將原本要被丟棄的魷魚嘴變成人間美味。

 這也是因為愛吃而又好奇所得到的一點知識,在此與同好分享。

 (文:2024 / 11 / 26  照片:2024 / 11 / 23)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