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06 來到北雲林的詔安客家庄

瀏覽次數: 108

 台灣有一個客家族群被稱為「詔安客」,指的是祖籍為福建漳州府詔安、南靖、平和等縣,移民到台灣後,原居住於雲林縣崙背鄉、二崙鄉、西螺鎮等地(少數在桃園八德、大溪、龍潭的小村落),但他們的後代,特別是在移居到彰化、台中等地後,有很多都已成了不會講客家話的福佬客。

 我對「詔安客」特別感興趣。因為小時候在台中隨父親去掃墓,發現祖父的墓碑上就刻著「詔安」二字。我們的親戚都在台灣中部,講的都是漳州腔的台灣話,自然會認為祖上是福佬人。後來雖然知道前述的漳州府各縣,過去一直都是閩、客混居之地,但也不會認為自己跟客家人有什麼關係,更何況我父親是祖父的養子,跟王家並無血緣關係;當然,養父比生父重要,我們也一直認為自己是王家人,至於王家祖上是福佬人或客家人,其實無所謂,可能也無可考。

 後來因為特殊的機緣,看到父親手寫的歷代祖先資料,發現父親是王家十七世,祖父十六世,祖母為謝氏;曾祖父十五世,曾祖母為溫氏;高祖父十四世,高祖母為鍾氏……我腦中忽然靈光一閃,溫姓的客家人不少,鍾姓的客家人更多,難道王家的祖先並非福佬人,而是「詔安客」,所以才會娶客家女子為妻?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對「詔安客」特別感興趣的原因。也因此,有一天,我們從台中專程來到雲林崙背鄉的詔安客家文化館。

 它是二○一六年才正式開館,也是全球第一個以詔安客家人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前頭戴斗笠、手持長棍、頗有架式的村夫雕像,鄉土而又典雅,感覺很親切。我們走進一樓的常設館,一位工作人員連忙從辦公室跑過來,為我們開冷氣,大概是非假日很少人來參觀的關係。

 展館不大,但對台灣「詔安客」的源流、分布、語言、文化等也提供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資訊,譬如雲林客家人移居到台中後的發展,我們常用的台灣話:大漢(排行老大)、二十外歲(二十幾歲)、食早頓(吃早餐)、豆油(醬油)等跟詔安客家話的關係;還有「崙」就是沙丘或沙崙,「崙背」就是位於沙崙的背側。

 在這裡,我也看到了「西螺七崁」的另一種說法,它指的是此地張廖家族的七條祖訓:「第一崁:生廖死張,故曰張廖。第二崁:不食牛犬,知恩無類。第三崁:得正祀位,籃轎八臺。第四崁:嗣續為女,繼紹為先。第五崁:制無苟且,恐生戾氣。第六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第七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小時候,常聽長輩說「打拳頭,弄獅頭」,到客家文化館才知道,它原來是在說「詔安三寶」——武術、開口獅、布袋戲的前兩項。詔安客家人所舞的獅頭跟台灣其他客家人或福佬人所舞的獅頭有何不同?而詔安布袋戲和李天祿、黃海岱等大師的布袋戲又有何不同?應該是一個很專門的領域,我當然是說不上來,不過卻是一個值得了解的有趣問題。

 帶著些許疑問離開崙背鄉,我們轉而來到二崙鄉。先去看宋澤萊的文學步道,以《打牛湳村》小說而知名的宋澤萊就是二崙大義村的客家子弟,文學步道位於媽祖廟旁的馬路邊(也在他家的後面),牆上有他的簡介和小說中描述大義村農村情景的一段文字,可惜被停在路邊的兩輛汽車擋住,神龍只見首尾。

 有點遺憾地來到二崙街上,在一家小店吃麵。顧客還有一些,但聽到的都是台灣話,沒有一句客家話。心想當地人大概都已成了不會說客家話的福佬客了。飯後,從二崙街上沿幹道前行不久,看到一堵磨石子矮牆上寫著「歡迎光臨:來惠詔安客家庄」的標語,正是我們此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地。

 來惠社區古稱「回頭屋」(回來厝),意思是白天到田裡工作,黃昏回來可以休息的地方,在日治時期轉音成「惠來厝」,後來又變成「來惠社區」,它是現存詔安客最多的一個村莊。我們從幹道分岔出來的鄉道慢慢駛入社區,路邊田裡的稻秧在陽光下一片翠綠。不久,從一棟民宅磚牆上的裝飾圖文知道,我們來到的這個村庄屬於「六崁」。也許是午後一點,村民都在午休,路上竟沒半個人影,只看到家家戶戶門口都黏貼著用彩色立體開口獅雕刻做的門牌號碼,很可愛也非常別緻。

 眼前的馬路、稻田、綠樹、屋舍出奇地安靜,也非常乾淨,屋舍的牆壁上除了有詔安三寶——武術、開口獅、布袋戲及客家桐花的精美雕刻圖案外,還不時出現色彩繽紛的大豬與小豬圖案,但都非常精美,一點也沒有鄉下地方常見的俗氣。

 然後我們下車,走進一條「客事巷藝術廊道」,由廢棄豬舍整修的「愛豬呷幸福豬房」,看到更多的彩繪、裝置藝術與圖說,才曉得這裡曾經是台灣的養豬重鎮,而有「豬巢」之稱,現今養豬戶雖已減少很多,但社區還被稱為「小豬的故鄉」。

 社區裡還有廟宇和祠堂,也都非常安靜。妻子和我都覺得這是我們在台灣走過最有特色、也最安詳的村莊。它曾經努力想讓人知道它的美,很可惜因為地方有點偏僻,在短時間引起注目後,很快就又被淡忘,而再度成為一個寂寞的村莊。當天,只有我們兩個人來陪它共度一個寂寞的下午。

 根據客委會在二○○四年的調查,全國詔安客的後代約有六十萬人,能聽和能說詔安客語的還不到二萬人;現在顯然又更少。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