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重新了解女人 7
有志難伸的女人,想從兒子或丈夫身上獲得代理性成就。
有人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指的通常是他的母親或妻子,也就是賢妻良母型的偉大女性。「截發惟聞陶侃母,斷機只有樂羊妻」,說的就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剪下長發去變賣,換成酒菜來招待可以提攜兒子的貴賓;以及戰國時代魏國重臣樂羊子的妻子,割斷她織到一半的布,規勸丈夫求學上進不可半途而廢的故事。
少年時代讀到這種賢妻良母的勵志故事,覺得相當感人。但年紀漸大,見識較多後,卻發現凡事有利就有弊,賢妻良母對丈夫或兒子的期望若太高、督促太嚴厲,那她們很可能就會變成莎士比亞《馬克白》一劇中的馬克白夫人──再三鼓勵、唆使、施壓於她的丈夫,要他去奪取王位,最後雖然如願以償,但夫妻卻也因此而墜入痛苦的深淵。
過去有不少女性雖然本身充滿抱負,但因受限於環境有志難伸,於是轉而將希望寄托在丈夫或兒子身上,要他們替她去打一場人生的「代理戰爭」,當丈夫或兒子有了成就後,自己也跟着「母以子貴,妻以夫榮」。雖然時代變了,但具有這種「麥克白夫人症候群」的女性依然不少,研究顯示,越是以「相夫教子」為業的家庭主婦,越會認為「真正的女人」應該要自我犧牲,對丈夫和孩子付出愛與照顧,但她們也越會在意丈夫的收入與孩子的成績,越希望丈夫和孩子能夠對她有所回報。反之,已婚的職業婦女因為可以從自己的工作上獲得自尊與成就感,對丈夫和兒子反而能有較輕鬆與彈性的看法。
從現代觀點來看,母子或夫妻雖然需要互相扶持,但也都應有各自的人生。一味壓抑、犧牲自己,但卻想從兒子或丈夫身上獲得「代理性成就」的母親與妻子,其實也是在壓抑、犧牲她的兒子或丈夫,因為她讓兒子覺得不管如何都「必須報答慈母的厚愛」,讓丈夫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辜負愛妻的美意」,這其實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互相牽制」。
社會永遠需要賢妻良母,但什麼是「賢妻良母」卻會因時代而有些差異。為了避免「賢妻良母」變成「麥克白夫人」,為了紓解母子與夫妻間的相互牽制與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母親與妻子不要再自我犧牲,讓她們也有發揮所長的機會,也能追求自己的成就感。這樣,大家都可以「鬆一口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