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30 參觀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有感

瀏覽次數: 50

 日前從台中到彰化,又到八卦山下的「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參觀。

 史蹟館是利用國民政府遷台後所開鑿且閒置的「八卦山地下防空坑道」改建而成,通風和照明設備都不錯,即使在夏日,也讓人感到沁涼舒適。

 甲午戰後,日本派兵來接收台灣時,從北到南,沿途遭受台灣民主國正規軍及民間自組義軍的頑強抵抗,史稱乙未戰爭。

 八卦山會戰可以說是乙未戰爭中最大且最激烈的一場戰役,雙方都死傷慘重。台灣的黑旗軍將領吳彭年及客家義軍領袖吳湯興都壯烈犧牲,而日軍則是近衛師團團長山根信成陣亡、明治天皇之兄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受重傷。

 史蹟館裡展示了甲午和乙未戰爭的不少圖文資料,相較之下,跟八卦山會戰直接相關的反而顯得較少;但對並非文史工作者的我來說,我對史料的興趣已日漸淡薄,反而是大事件中的小故事、小插曲更經常讓我有所感觸。今天,就單表在館內看到的兩則圖文。

 一則是署名陳鳳昌所寫的詩:「短衣匹馬戰城東,八卦山前路已窮。鐵炮開花君證果,劫灰佛火徹霄紅。」因心有所感,而上網搜尋,始知陳鳳昌是當時的台南詩人,這四句詩原是他〈弔吳季籛〉長詩中的一部分。而吳季籛正是我在前面提到的在八卦山戰疫中壯烈犧牲的黑旗軍將領吳彭年。

 陳鳳昌在倉促成立的台灣民主國擔任議院議員,曾上書劉永福談抗日策略。我一時查不到吳彭年生前和陳鳳昌有何交情,但陳鳳昌在聽到吳彭年在八卦山戰死的噩耗後,感其壯烈,不只作詩弔念,數年後還「親負吳彭年骨歸葬廣東,並以百金壽其母,聞者義之」。如果古人所言不差,這樣的義舉也是殘酷戰爭中令人感懷的一則溫馨插曲了。

 還有在坑道深處的牆上,看到兩張當年新聞畫報上的複製圖,其中一張《劉小姐大破倭奴圖》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畫面中的劉小姐(相傳是黑旗軍劉永福的女兒劉紅仙)身騎白馬、手執長矛,做穆桂英或樊梨花打扮,衝鋒陷陣;而裹著三寸金蓮的娘子軍也都健步如飛,奮勇殺敵。畫面右上角的陳軍師則是當年鄭成功的幕僚陳永華,他顯靈立於雲端,作法助陣,殺得日本兵屍橫遍野,大快人心!

 這是1895年流行於兩岸三地(香港)的新聞畫報對甲午戰後,日軍來台、台人抗日的報導插畫。當然,很多都是以訛傳訛、誇大不實、或純屬虛構的稗官野史,《劉小姐大破倭奴圖》乃向壁虛構,之所以繪影繪聲,固然有可能是在反映當時人們對黑旗軍的高度期望與不想讓台灣落入日人之手的天真夢想;當然,更有政治宣傳、鼓舞人心的作用。

 但時代雖然已經到了1895,整個畫面卻讓我感覺好像是在說唐朝或者宋朝的事情。更現實地說,它可能是在反映當時的一種社會心靈生態:很多民間老百姓其實是用「唐朝人或宋朝人的心靈與眼光」來看甲午戰爭、馬關條約、抗日保台這段歷史的。

 什麼是歷史?我們又要如何去理解歷史事件,特別是被捲入那些歷史事件中的廣大而無名的老百姓,他們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這些想法又會如何影響歷史的進程?

 無意中來到八卦山下的這個地洞,一首詩和一幅插畫,讓我對1895那段抗日保台的歷史發出無聲的喟嘆。

 (文:2024 / 9 / 5改  照片:2024 / 8 / 13)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