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頗為寬闊的廣場邊,幾間黑瓦紅磚古厝。一間是「大路畔柑仔店」,一間是「大路畔回憶錄」,旁邊則是「彰化縣賴羅傅宗親會」等街景,樣式不一的店招、看板、電影海報、懷舊照片,五顏六色的動植物、童玩、雜貨彩繪,將整個空間妝點得非常華麗,充滿六十年代的復古氣氛,但又具有地方特色。
「柑仔店」櫃檯下方標示的「四季芒果、巨峰葡萄、香蕉、西瓜」是這裡主要的農產品,旁邊笑臉迎人的喬艾琳公仔正是此地特產巨峰葡萄的化身。公路局的「大路畔站」招呼站、還有「彰化縣賴羅傅宗親會」等則在告訴大家,這裡過去是位於大路邊賴氏家族的聚居地。
沒錯,這裡是彰化縣大村鄉,現名為「大橋社區」的地方,如今已成為一個頗受歡迎的景點。
我們在旁邊的慈鳳宮(媽祖廟)停好車,走向「大路畔柑仔店」,發現它其實只是一個吸引遊客的裝置藝術,真正的柑仔店是在旁邊的巷弄裡。巷弄裡是一排很整齊的紅磚屋,柑仔店就位於中段,但門卻關著,屋旁有一排很別緻、上下兩層十幾戶人家的信箱。
這裡面隱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1803年,有兩戶賴姓人家來此地開墾,經過多年繁衍,最興盛時期曾達三百多戶,後來雖人口逐漸外移,但仍有族人留守於此。雖然戶數不少,卻都共用一個門牌號碼(大村鄉中山路三段二巷43號),郵差只好將信全部送到社區裡唯一的柑仔店,請各戶人家自己到柑仔店來取信。
我們來時,正好有一位老婦人在柑仔店門前翻揀手上的一堆信(應該是在找寄給她家的信),她不想被拍照,我們只好問她柑仔店怎麼沒開門?她說老闆去員林辦事了,昨天還來了一堆觀光客買了很多醬油。
在傳統的台灣社會裡,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家像這樣的柑仔店,不只是東家長李家短的傳播站,也是外地來此找人的詢問站,現在的小七取代了柑仔店,但卻已不再具有這種功能。
我們再沿著巷弄往裡面走,快到盡頭處,有一個布置得蠻清爽的休憩空間,花榭下的石桌石椅,牆邊汲取井水的古老抽水機,都讓人發思古之幽情,顯然是經過一番修整後的成果。
在東走西巡後,終於來到圳溝邊一座名為「追思堂」的三合院,想來應該是賴姓家族的祠堂或公廳。從這個方位看,剛剛走過的一排排櫛比鱗次的巷弄,其實就是從祠堂蔓延開來的左右護龍(彰化地區的大家族常有此建築模式,我們以前去過的社頭鄉團圓堂,就有十三道護龍)。
但在人口外移、年久失修、荒廢、改建後,這些護龍已失去完整的形貌,有些段落已形同崩解。不過在社區居民努力的整理修繕後,總算讓我們對它原先的規模多了一些概念,聽說社區發展協會還要慢慢恢復一些讓人懷念的活動(如割稻飯等,或已開始舉辦),讓遊客能重溫過去農村生活的點滴。
光鮮亮麗的彩繪與裝置藝術,只是「大路畔柑仔店」的表面,讓我們更有感的是它背後的故事,還有這個故事要怎麼繼續說下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