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22 參觀巫家捏麵館有感

瀏覽次數: 41

 小時候和大人去參加廟會,經常有賣捏麵尪仔的小攤,看到那些插在細竹桿上五顏六色、維妙維肖的人物和動植物,覺得很好看;發現有小孩買了,玩了一陣後,竟把它們吃了,而且還吃得津津有味,更心生羨慕。

 從來沒買過、做過、吃過捏麵尪仔的我,老來發現彰化溪湖有一家全台唯一、且得到文建會支持的「巫家捏麵館」,於是在回台中時,找個非假日,專程去參觀。

 看了以後,覺得跟原先想像的很不一樣。原本以為只是小小的一間,而且以DIY捏麵尪仔的體驗及販售相關產品為主,但這些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空間是在介紹捏麵文化的起源(諸葛亮是傳說中的祖師爺)、傳統節慶中扮演的角色(廟會做醮時,以麵粉捏成祭拜神明的「看桌」)、作為一種「童玩」的功能、巫家祖孫三代投入捏麵行業的始末、捏麵文化在近現代的演變……特別是巫家三代人所捏製的形形色色的作品。

 也在參觀後才知道,過去捏麵尪仔的材料以麵粉、糯米粉、色素、蜂蜜等成分為主,可以食用,但不易保存。現代則加入了化學原料,不能食用,但可保存較久(甚至長達十年),而成為一種人人都能做,可看、可玩的「藝術品」。

 巫家捏麵館的館址屬於傳統的大宅院,有很多房間,除了有供DIY體驗的教室、附設的咖啡廳、展示傳統題材的捏麵尪仔展間外,更有廟會活動、農業社會與神明神話等特色主題的展間,那些捏雕出來的廟宇樓閣、迎神賽會、敲鑼打鼓、男女老少、衣著舉止等都做得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

 巫家家人不僅保存、創新捏麵文化,而且還四處巡迴,到學校社團傳授捏麵藝術,更代表台灣到日本、東歐(波蘭、捷克、匈牙利)、德國、中南美洲(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巴拉圭)、俄羅斯及亞特蘭大等地表演,向各國人士介紹這種台灣傳統手藝。

 走出巫家捏麵館,心情很溫暖也很愉快,因為不僅看到了很多精美的捏麵作品、了解捏麵文化的歷史,也認識了一個努力在保存、延續、創新與推廣台灣傳統民間技藝的家族。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