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彰化田尾鄉看花後,想就近用餐,上網一查,看到一間名為「菁芳園綠生活」的景觀餐廳,發現它官網上的介紹居然是:
「敝園謹歡迎對於園藝景觀有興趣的朋友光臨惠顧!」「園區總面積只有10812平方公尺,對於僅止於想要出外散心、走走、逛逛兼運動的朋友們,恐怕不適合。」
商家或生意人,無不「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說自己的東西或地方有多好,然後敞開大門,歡迎各路英雄好漢、阿貓阿狗都盡量來消費,哪有像它這種說法的?
不過我看網路上一些旅遊達人的介紹,對它的評價都還蠻高的,而且都會特別提到它的落羽松大道,在冬天由黃轉紅時,更是讓人如臨仙境。但它的官網對此也只是輕描淡寫。
「就是這家!」妻子說。我也對它感到好奇,於是驅車前往。
菁芳園其實還在田尾公路花園的景區內,我們在它附設的停車場停好車,立刻被前方人行步道兩邊高大的落羽松所吸引。
「哇!這才叫落羽松嘛!」妻子忙不迭下車拍照,我也對眼前壯觀的景致感到驚訝。這些落羽松比以前見過的最少要高二到三倍以上,主幹粗壯、樹皮斑駁,膨大的根部屈伸,牢牢釘進地底。旁邊還長滿了一柱一柱的小氣根。
感覺這些落羽松最少也有十年以上的樹齡。在靜靜觀賞中,也讓我產生了一些感觸:這幾年,落羽松忽然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從北到南,台灣各地紛紛冒出以落羽松為號召的景點。
我們不能免俗,先後到好幾個地方去觀賞。長在山上、平地、水邊、水中的落羽松都有,但感覺大多數都好像剛種或移植過來沒多久,跟菁芳園的這些落羽松相比,恐怕連「幼齒」都稱不上。有些甚至還圈地收費,看也要錢、停車也要錢,而居然還人滿為患。
走了一小段落羽松大道,我們先到玻璃屋裡用餐。餐廳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溫室,座位寬敞,身邊就是扶疏的花木,用完正餐,再喝個咖啡、吃些甜點,也是難得的享受。
然後,再走過落羽松大道,到後面的花園和溫室去觀賞各種奇花異木。菁芳園雖說自己總面積不大,但對我們來說,其實已經大得超乎預期,而且還有不少難得一見的花花草草。難怪它會以園藝景觀來定位自己,因為落羽松只是它的一小部分而已。但就是這一小部分,已將絕大多數標榜「落羽松勝境」者都比了下去。
在這個資訊發達而又相互競逐的時代,「資訊就是財富」,擁有充分、正確而有用的資訊不僅是你的無形財富,而且還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經驗。
(我們在非假日來菁芳園,入園與停車都免費,用餐也不加小費。春節與假日會有所不同,有興趣的就請自己上網去找資訊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