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09 鹿港意樓:淒美的傳說與感人的真情

瀏覽次數: 25

 在鹿港的金盛巷內,有「慶昌」與「俊美」兩幢整修過的古厝。沿著慶昌古厝旁的小巷,往中山路方向走,即可在左側高牆內看到一棵高大的楊桃樹和一個閣樓,那就是有名的「意樓」。

 關於意樓,坊間流傳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一百多年前,居住於閣樓中的女子名叫尹娘,新婚燕爾,她丈夫就要赴唐山省試,臨行前手植一株楊桃樹,指著楊桃樹對尹娘說:「見樹如見人,我考試完畢立刻會回來。」誰知道他離開後就音訊全無,尹娘癡癡守著楊桃樹,盼丈夫早日歸來。最後希望落空,竟鬱鬱以終。

 故事令人動容,可惜純屬虛構。關於意樓的真正歷史,我比較相信李昭容在《台灣文獻季刊》(64卷第3期)所撰寫〈鹿港意樓的再生〉一文的說法:

 包含意樓在內的慶昌古厝,原為陳家所有。由陳克勸所創設的慶昌行,是清代道光年間鹿港與廈門貿易的領導商號,盛極一時,但後來有起有落,慶昌古厝落入施姓家族之手。日治時期,曾擔任鹿港街長的陳家後代——陳懷澄又從施姓家族購回古厝,將意樓易名「天遺室」,以奉養母親。

 意樓旁的楊桃樹其實是來自陳懷澄的媳婦黃純(陳培煦之妻),她愛吃楊桃,但懷孕時又忌食楊桃這種冷性食物,只好躲在房內偷吃。一日,突然間聽見有人上樓的聲音,急忙隨手將剩餘的楊桃往窗外丟,楊桃籽落地生根,結果就長成今天的楊桃樹。楊桃樹的樹齡為九十多年,跟什麼「夫婿赴唐山趕考」完全無關。

 意樓的尹娘傳說應該是來自1977年李奕釗於《明道文藝》第14期發表的〈鹿港掬古〉(含一首閨怨短詩及註釋),但卻是不能當真的文學筆墨。後來的鹿港古蹟導覽解說紛紛採用這個動人的文本,而且不斷加油添醋,尹娘的身分由「新婦」與「貞婦」演繹成「童養媳」及「丫鬟」,最後的「鬱鬱以終」也變成更淒美的「自殺」結局。

 對這樣的演繹,意樓的原屋主相當氣憤,還打電話到鹿港鎮公所抗議,官方網站才撤下太過誇大的情節。其實,今天的意樓或慶昌古厝,是2004年由俊美食品創辦人李俊德買下,重新整修,才又恢復原有的典雅與亮麗,也是彰化縣自費修復古蹟的首例。誠如李俊德所說,「意樓見證了鹿港歷史的發展」,能回到鹿港,為故鄉做點事,也是在完成他的一個心願。

 附帶一提:我們從意樓走到中山路口,忽然覺得有點餓(低血糖),於是走進布置得很典雅的俊美食品店,看看櫥窗,不好意思問:「鳳梨酥可以零買嗎?」店員笑容可掬地說:「可以啊!」

 說著,立刻轉到裡面房間,拿出兩個包裝精美的鳳梨酥給我們,一個25元。我們就當街吃了起來。

 看著中山路上來來往往的人,我想:意樓,乃至於整個鹿港讓人緬懷的,不是什麼無中生有的淒美故事,而是踏踏實實的、溫馨純樸的人情味。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