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07 鹿港丁家古厝裡的阿拉伯迴音

瀏覽次數: 81

 走在鹿港繁華的中山路老街上,可以看到「丁家進士古厝」的標誌;但如果走在騎樓下,就很容易錯過,因為它的門面看起來就像有點過氣、處於半閒置狀態的古老店面。

 丁家的開台祖是丁樸實,在道光年間因經商而往來於閩台之間,他的第四個兒子丁克家在鹿港經營雜貨,開船頭行,後來更在當時全台最大的商店街五福大街(也就是現在的中山路)買下兩個店面,設立「協源號」。

 光緒年間又增加一個店面,同時將三間店面的中後段闢為四合院的建築,而使整個古厝的縱深長達七十多公尺,這種三間店面(為二層洋樓)內套四合院的形式可以說是台灣目前僅存的一個特例。

 我們走進二層的洋樓式店面,看到一些典雅的擺設,然後穿過天井,出現在眼前的即是閩南式的四合院。門廳入門處有「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泥塑作品;兩旁有古色古香的木屏彩繪。正廳擺著三層供桌,兩旁有《滕王閣序》等名家書畫。

 當地人稱丁家古厝為「進士第」,因為丁克家的第六個兒子丁醴澄(壽泉)參加科舉金榜題名,在光緒六年(一八八○)中了殿試三甲第四八名。原本分派到廣東當知縣,但因家事考量,他並沒有在大陸當官,而是回到鹿港,在彰化的白沙書院擔任院長,教化鄉親。

 因為家裡出了個進士,也難怪後進的四合院裡會洋溢著中國傳統的書香氣息。但讓我大感驚異的是,在內院一個房間的牆上,看到一個類似佈告欄的「丁氏淵源」說明:「丁氏一世祖丁謹乃『賽典赤、回回瞻思丁』之子或孫。賽典赤、瞻思丁是阿拉伯人,隸屬賽夷(SAYYID)族人,也就是回教教主穆罕默德女婿阿里的後代,在元朝為官。」

 這真是讓我瞠目結舌。看起來「中華文化底蘊深厚」的鹿港丁家並非漢人,而是阿拉伯人的後裔!「丁氏淵源」還說,鹿港丁家祖籍為福建晉江陳埭,在兩岸開始交流後,鹿港丁家後人曾回福建尋根,發現祖墳墓碑上刻有回文(阿拉伯文),親族中仍有信奉回教、不吃豬肉者。

 但鹿港丁家在脫離故土,經過無數代的通婚與漢化後,從他們身上已看不出任何阿拉伯人的蛛絲馬跡。丁家後代有信佛教、基督教、道教的,就是沒有人信回教。(註:後來我才知道,在雲林縣台西鄉的丁姓人家約佔人口三分之一,也都是來自陳埭的阿拉伯人後裔)。

 這比多年前知道,鹿港隔壁福興鄉的粘姓家族是女真族完顏宗翰(粘沒喝,為金國開國功臣)的後裔,更令我震撼。

 什麼叫「血脈相連」?什麼叫「認祖歸宗」?我忽然覺得非常迷惘。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