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29 竹山有個照鏡台

瀏覽次數: 31

 竹山有幾個跟嘉慶君有關的傳說,並因此而具體化成供人憑弔的景點。最有名的當然是李勇廟,我已專文介紹過(島嶼行腳 ∕ 南投縣 ∕ 再訪竹山李勇廟說野史);日前,我們又去走訪位於集山路沙東宮後方的照鏡台。

 其實,嘉慶皇帝在當太子時,根本沒有來過台灣,但因為貝勒爺福安康曾率兵來台平定林爽文之亂,《嘉慶君遊台灣》的故事應是附會於他而產生的。後來因電視連續劇的推波助瀾,再加上「經國君遊台灣」來到竹山時,也每每問起嘉慶君的故事,地方人士因此順勢而為,就「小說搭台,觀光唱戲」地推出或加強相關的景點。

 故老相傳,在現今沙東宮後面,有一個池塘,池面清澈如鏡,少女對著池水梳妝就會變美,那個好風水因此被稱為「梳妝穴」。傳說被編進了《嘉慶君遊台灣》的故事裡,變成:

 來到竹山的嘉慶君,想一覽「梳妝穴」的奧妙,先問一名老人少女是在日出或日落時梳妝?但老人將「梳妝」誤聽成「西方」,回答說「日落」。嘉慶君聽了,嘆口氣說「日出梳妝岀貴人,日落梳妝岀賤人」,便不再前往。

 1981年,已當總統的蔣經國來到竹山沙東宮,詢問縣長關於美人照鏡的傳說,廟方於是決定在後山庭園興建一座有銅鏡的看臺,作為景點。後來又增建亭閣,並增設水池。

 當我們來到沙東宮旁的停車場時,果然看到後山上有個銅鏡的亭子。但在往上爬時,卻發現擋土牆有些龜裂、傾斜,這才知道在沙東宮與照鏡台之間,竟是車籠埔斷層的行經之地,在九二一大地震時,產生一個很大的溝槽,照鏡台的基座、階梯 和銅鏡、石柱都扭曲變形,唯獨銅鏡完好如初,大家因此堅持保留重建。

 我們現在看到的照鏡台是2000年重建的,從周遭環境依稀可以看到當年地震的痕跡,原來的水池不見了。站在銅鏡邊,俯望對面的山巒與平原,聽說在夕陽西下時,銅鏡可以映照出對面照鏡山的全景。但銅鏡,銅鏡啊!我往你裡面看,卻是一片模糊。傳說總是比現實美麗太多。

 不過我倒是在附近看到一座咸豐年間的「嚴禁盜窃竹笋」碑,規定如果有人偷採竹筍被抓,就必須在廟前演戲謝罪。字跡已有點模糊,應該是為了豐富景點的可看性,而從別處遷移過來。但也讓我們知道過去竹山人的一些生活現實。

 回到停車場,又看到沙東宮的宮牆上嵌有一塊「沙東宮林圯將軍堂記」,說鄭成功的參將林圯在到斗六門開墾後,又率部隊進入水沙連(今竹山),卻在與原住民的爭地衝突中不幸喪生,後人感念林圯開墾竹山的功勞,遂將此地命名為「林圯埔」(竹山舊地名)。

 沙東宮主祀開台聖王鄭成功,它的右廂就陪祀有林圮神像,我們順路進去參觀,終於在「澤被水沙連」的匾額下,看到林圮將軍和他的左右侍衛。

 竹山另有林圮街與林圮墓,但因為行程關係,我們只好留待以後了。不過為了尋找傳說中的照鏡台,意外發現跟竹山相關的另一些真實,也是不錯的經驗。

 (文:2024 / 12 / 28  照片:2024 / 12 / 21)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