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03 在地利村初識布農族

瀏覽次數: 89

 某個晴朗的秋日,我終於和妻子來到了南投信義鄉的地利村。

 說「終於」,因為三十年前在水里鄉上安村的陳有蘭溪畔買塊地、蓋了農舍,讓父母安享晚年,我們也經常去度假時,離開水里街上不遠,在前往上安村的路上,就可看到一條前往人和、地利的上行岔路。

 但十幾年間,我們只上去過一次,而且也只去了以漢人占多數的人和村。這次終於進入濁水溪更上游的地利村。

 地利村是一個布農族部落,本名達瑪巒Ta-ma-lu-an,是布農語「公雞」的意思。傳說二、三百年前此處原為沼澤地,蚊蟲眾多,族人初來此地時頗受瘧疾所苦,某天忽然出現一隻大公雞,將蚊蟲全部吃掉,族人才不再受到蚊蟲危害。為了感恩,就將此地稱為達瑪巒(公雞)。

 我們在達瑪巒藝術工坊前停好車,立刻被旁邊一座五公尺高的木巨人吸引住,那是當地藝術家全得富的傑作,先以木棍做支架,再用柳杉材拼貼而成,名為「守護山林的耆老」。

 在歷史上,布農族人遷徙頻繁,足跡踏遍整個中央山脈,而有「中央山脈守護者」的稱號,這個安坐在濁水溪畔的木巨人,安詳地望著前方的山巒,彷彿在無言訴說布農族人和山林深厚、親密的關係。

 走進達瑪巒藝術工坊,一個布農族少女熱情招呼我們,來到一幅畫前,她指著畫面下方的一排紅色符號,說這是他們布農族的象形文字,叫做「木刻畫曆」,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什麼時候開始播種、收割、什麼時候可以打獵、什麼時候舉行慶典,都清清楚楚地顯示在畫曆上。布農族也因此而被認為是唯一具有文字的原住民族。

 走出工坊,就發現廣場邊的磨石子地板上所繪的正是巨幅的「木刻畫曆」。旁邊的棚架上,有一串串淡紫色的美麗花朵,請教布農族少女,說是「高山牽牛花」,感覺有一種平地牽牛花所沒有的幽雅。

 我們沿著安靜的馬路散步,路邊可見一排描述布農族人傳統生活的雕塑,我們駐足觀賞、拍照,也讓我們對布農族過去的生活樣貌多了一點認識。

 村子相當安靜,馬路也非常乾淨,轉進一條橫街,又發現一排描述布農族「洪水傳說」的藝術作品(應是混搭剪黏、交趾陶與馬賽克技法,非常鮮艷),說大洪水時期,族人躲到玉山上,蟾蜍與紅嘴黑鵯如何幫助他們取得火種的故事,所以到今天,族人都不能用手指紅嘴黑鵯、也不能傷害蟾蜍。

 地利村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像個世外桃源,能夠來到這一個美麗、清靜的地方散心,同時又對布農族多一些認識,心裡覺得很充實。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