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56 丘逢甲公園與丘先甲墓園

瀏覽次數: 402

 那一天午後,我們專程來到豐原公老坪的山上,因為這裡有一座丘逢甲紀念公園。

 公園的面積不大,但景觀甚佳,可以俯瞰山下的豐原市區、大甲溪、直至沙鹿、清水一帶。

 公園內有「丘逢甲進士功名石」及「先賢丘逢甲先生誓師抗日碑」。根據耆老所言,「丘逢甲進士功名石」是丘逢甲獲得進士後所立的石碑,原本是他在潭子區住處柏莊(已拆除)的遺物,頗有紀念價值,在被發現後搬來這裡保存。

 另一塊「先賢丘逢甲先生誓師抗日碑」則是在1969年為了紀念丘逢甲當年號召台民抗日之義舉而設立的,現放在公園的涼亭內。

 我過去一直以為丘逢甲是苗栗的客家人,近年才知道,他雖出生於苗栗銅鑼,但因祖父到葫蘆墩(豐原)經商,父親丘龍章也在三角莊(神岡)的魏家設館教書,所以丘逢甲的童年可以說是在葫蘆墩度過的。而且丘龍章認識當時在筱雲山莊呂家(亦是客家人)教書的舉人吳子光,丘逢甲幼年還在筱雲山莊跟從吳子光學習了好一段時間。

 丘逢甲在1889年(光緒十五年)高中進士(時年26歲),但無意在京師當官,以「親老需侍」為由返臺,在大埔厝(潭子)建「柏莊」居住,並長期投入教育事業,先在筱雲山莊教書,也到台南、嘉義、台中任教。

 甲午戰後,台灣民主國成立,唐景崧出任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團練使,統領義勇軍。但在唐景崧潛逃回大陸後,丘逢甲亦帶著家眷回廣東祖居地,並寫下有名的〈離台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對丘逢甲離台之是非,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論,非我所能置喙,我只想說豐原會出現丘逢甲紀念公園,是有它的歷史淵源的。

 後來,我又知道丘逢甲有個大哥丘先甲,兄弟秉性不同,丘逢甲喜文,但丘先甲卻好武,當他們的父親丘龍章到神岡教書後,丘先甲亦已「邱成記」為墾號,在臺中附近竹仔坑、廍子坑一帶開墾,擁有1500甲土地,並組織保家衛土的團練,在1885年加入霧峰林朝棟的「棟軍」。

 台灣民主國成立後,丘先甲協助丘逢甲建立義勇軍,後來亦步丘逢甲後塵黯然回到大陸,但因在台灣家大業大,不久又回到台灣,結果被日本人逮捕入獄。出獄後向日本當局據理力爭,想要回被沒收的土地,但只要回一小部分,最後在1917年抑鬱以終。

 他的墓園就在台中北屯北坑巷的一片山林中,為台中市市定古蹟,因離我北屯住家不遠,所以在風和日麗的某日,特地前往參訪。結果發現是在一條非常荒僻的狹窄山路(根本無法會車)旁,墓園相當壯闊,但入口的石欄已被封死,大概是不想讓閒雜人等入內打擾。

 我們在墓園外及四周觀看了好一會兒,台灣歷史的滄桑在腦中時隱時現,然後默默地打道回府。

 (文:2025 / 2 / 9  照片:2024 / 11 / 20,2025 / 1 / 13)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