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42 讓人刮目相看的磺溪書院

瀏覽次數: 245

 很早以前就知道台中大肚有一間磺溪書院,但也許是「近廟欺神」,離小時候的生活圈太近,一直缺乏想專程去參觀的興致。直到最近回台中,才想到自己對大肚其實非常陌生,應該花點時間好好去認識一下,才不會罔為一個台中人。

 也因此,磺溪書院很自然地成為我認識大肚的第一個目標。去之前,先上網查一下資料,曉得它有一些跟其他書院不同的地方,但眼見為憑,還是要親自走一遭。

 磺溪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是烏日的舉人楊占鰲與仕紳趙順芳於1799年(嘉慶四年)所創建,原為文士雅集之所;1887年擴建成為磺溪書院,廣招現今大肚、龍井、烏日等地的學子,作育英才。

 但從日治時代起,因新式教育興起,書院傳統功能式微,被挪作他用或被占用,兼乏人照顧、颱風水災肆虐,到上世紀後期,書院已變得殘破不堪,珍貴文物亦被盜賣,讓人不忍卒睹。直到1984年,地方與中央咸感文化資產保護之重要,將磺溪書院列為國家三級古蹟,聘請著名建築學者漢寶德勘察研究並進行修復工作。

 整修後的磺溪書院是一座七開間、兩進、兩廂房帶四垂亭,結合學堂與廟宇的四合院建築,不僅形式宏偉,三川殿、正殿、拜庭、講堂、齋舍、過水廊的裝飾、外牆、牆堵、門窗的配置,均讓人感到非常華美,而屋脊上的剪黏、梁柱上的木雕、牆基與牆上的磚雕,也都非常精緻;據說磚雕還是台灣清代建築中最為出色者。

 講堂牆上羅列著整修前書院各處殘破不堪的照片,和現在的華美模樣兩相對照(很多地方是新舊接續並存,卻不會讓人覺得杆格),不得不佩服整修師父們的鬼斧神工;當然,負責統籌規劃的漢寶德教授更是功不可沒。

 正殿裡供奉文昌帝君、孚佑帝君、文衡帝君、朱衣星君、魁斗星君等「五文昌」的神像,祂們是科舉時代掌管考試的神明。而主神文昌帝君兩側,有分持毛筆與簿冊的兩位書僮,卻是我第一次看到,聽說一個叫「天聾」,一個叫「地啞」,分別代表「天機不可洩漏」與「文人須謙卑少言」,也是寓意深遠。

 更特別的是牆上還有一幅「書院授課表」,上面寫著:學童七歲要讀三字經、白文(明代精寫本,大字楷書)的大學與中庸、玉堂對類;八歲則要讀白文的論語和孟子(上)、玉堂對類、千家詩。看起來功課比現在的學生要艱深且繁重得多。

 當我們在正殿徘徊時,發現有一對夫婦帶著兩個五、六歲的兒女來參拜文昌帝君;那虔誠的模樣讓我想起當年初中聯考前夕,母親帶我到一間廟宇參拜的情景,拜的是什麼神我不清楚,但那種氛圍和心情卻永留我心中。

 我想,今天我為了認識大肚而來到磺溪書院,主要並不是要欣賞它的建築之美(對這方面的細節我其實很外行,興趣也不高),而是要感受它的歷史文化意義。在日治初期,磺溪書院曾做為大肚公學校(大度國小的前身),而現在大肚國小的校歌開頭不就是「臨海遠眺,依山建校:磺溪舊制,大肚新肇」嗎?

 但願大肚人、台中人、台灣人,不要忘了這裡有一間磺溪書院。

 (文:2024 / 7 / 2  照片:2024 / 6 / 29)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