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36 在北屯發現戴潮春的蛛絲馬跡

瀏覽次數: 276

 幾年前,我在台中北屯有了一個新家後,每天還是跟在新北中和一樣,一早就會和妻子到附近散步。先是在洲際棒球場附近走走,後來就慢慢走到四張犁公園。

 小時候在台中,只知道靠近烏日的地方有個九張犁,四張犁倒是第一次聽到。走著走著,看到公園入口處對四張犁的介紹,有一段說:

 「本地為抗清先烈戴潮春的故居,他不滿清吏貪婪,招募『八卦會員』成立『天地會』,於清同治元年(1862),聚眾起義抗清,與朱一貴、林爽文二役並稱為『清代台灣三大民變』……」

 當時對台灣歷史還相當陌生的我,第一次聽到戴潮春的名字,覺得很驚訝,回來後上網了解,才對他有了粗淺的認識:

 原來戴潮春家族是北屯一帶的大地主,自組八卦會團練維繫地方治安,戴潮春在將八卦會改組成天地會後,不少地方勢力紛紛投效,會眾激增逾萬人,有些開始在地方作亂。1862年,臺灣兵備道孔昭慈對該會進行清剿,戴潮春因而率眾起義。

 開始時一呼百應,且勢如破竹,戴潮春自封為東王,還封林日成、陳弄與洪欉為南王、西王與北王,並設置官位,安撫百姓,控制中台灣大部分地區與南北部分地區,儼然自成一國。但後來在霧峰林文明、林文察從大陸(去征討太平天國)調兵回台後,局勢開始逆轉,戴潮春在1864年被勸降後,隨即被斬殺;其他黨羽也在翌年被剿滅。整個事件歷時三年多,是三大民變中歷時最久、最具政權意識者。

 據文史工作者的調查,目前在四張犁一帶,有兩個地方跟戴潮春有關:一是位於豐樂路17巷18弄裡的合福祠,一是在合福祠附近的潮春公園。

 我們在晨間散步時來到合福祠,乍看之下,跟一般的土地公廟沒有兩樣,但神龕裡供奉的兩尊神像,都頭戴官帽、身披錦衣,一點也不像尋常慣見地土地公和土地婆。廟柱上的對聯:「神賜遍地有資財」,跟土地公也許有些關係,但「正氣達天光化育」,應該是在頌揚某種英雄事蹟的。更奇怪的是,在神龕旁邊的地上,還有一顆如鵝卵石般的大石頭。

 根據文史工作者的說法,戴潮春的故居就在豐樂路附近,他死後,地方人士在其故居旁擺了三或四顆石頭來祭祀他,但因戴潮春犯的是死罪,所以假托是在拜土地公。隨後翻修成水泥的小土地公祠,後來又幾經改建,才成為現在的「合福祠」。神龕裡供奉的其實就是戴潮春夫婦,當地人稱為查(抄)封公和查(抄)封婆(戴潮春死後,留下的大片田產都被查封充公)。

 廟柱上那句「正氣達天光化育」,就代表了地方父老對戴潮春的歌頌,而廟旁那顆奇怪地石頭,應該是當年標記時留下的。

 我們在廟裡廟外梭巡時,看到一位中年婦人在做打掃,我問她這間廟拜的是脽?

她好像看到一個傻瓜般,不解地說:「就是土地公啊!」害我不好意思再問下去。我想現在連當地人都已不知戴潮春是何許人,更別說遷居到附近高樓大廈裡的外地人了。

 我們剛到附近的潮春公園時,發現它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社區公園,並無任何解說。但去年在晨間散步時重臨,發現旁邊多立了一個「潮春公園興建紀要」的看板,說明它和戴潮春的關係,讓土地和歷史與人物有了連結。

 我想這是好事。如果能確定合福祠和戴潮春的關係,期待有關單位也能比照辦理,讓已是本地居民的我們,對這個地方有更深入的認識,產生更深厚的感情。

 (文:2024 / 4 / 30  照片:2021 / 5 / 10  2023 / 7 / 16)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