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22 再訪萊園與林氏祖塋

瀏覽次數: 9

 霧峰林家建築群分頂厝、下厝與萊園三部分,除萊園外,其他都須一個星期前事先預約(有專人導覽)。

 一年多前回台中,時間較充裕,我們預約了參觀宮保地園區(下厝),有專人解說比自己盲目亂看更有收穫。後來也想再參加包含林獻堂博物館、萊園、景薰樓、蓉鏡齋(頂厝)的預約導覽,但一直未能成行。 

 這次回台中,時間較短,一日起身見天清氣朗,臨時決定去霧峰走走,先去不必預約的萊園看看,再到林獻堂博物館詢問是否可以當場報名。如果不行,我們也可以到以前的省議會或亞洲大學逛逛(就在附近)。 

 以前曾帶父母和兒女來過萊園,當時只是走馬看花,覺得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頗為典雅,乃富貴人家的休閒娛樂場所,而完全不知其底細。

 這次重來,先做了功課,知道它是1893年林文欽中舉後,大規模整建,供母親羅太夫人頤養天年,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故事命名為「萊園」。到了1930年代,又經林獻堂整建,不僅益加宏麗、優雅,成為聞名全台的庭園,更是當時櫟社詩人、文化協會成員、一新社社員聚會的場所。

 如今萊園裡最醒目的建築是荔枝島上的飛觴醉月亭與依山傍水的五桂樓(都經過整建,特別是921之後),飛觴醉月亭原是供羅太夫人欣賞戲曲的戲台,在羅太夫人去世後,就成為林獻堂與文人雅士聚會、把酒賦詩、高談闊論台灣歷史、文化、政治社會問題的場所。

 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1911年梁啟超曾應林獻堂之邀來台,就下榻在萊園。他除了與台灣文士飛觴醉月外,還特地為萊園作詩十二首,歌詠園中勝景。

 從五桂樓另一邊的台階上去,不久就來到了林氏祖塋。大墓前有西方的羅馬石柱,頂蓋則是中國廟宇形式,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祖瑩正中為林獻堂祖母羅太夫人的墓碑,右邊是林獻堂夫婦,左邊則為其弟林階堂夫婦的安息之所。

 人生最後終須歸於塵土,死後能有個莊嚴的安身之處,供人憑弔固然很好,但更值得稱道的是生前做了多少讓後人感念的事。

 我們回到林獻堂博物館,詢問是否可以報名下午的導覽。工作人員連絡下午場的導覽老師,獲得同意。於是懷著期待的心情離開,準備到省議會看看,順便在那裡吃個中飯。

(照片攝於2024 / 1 / 19)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