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在南庄十三間老街吃完中飯後,我們來到位於中正路的南庄國中,結果大門竟然關著,讓專程前來的我大失所望。我按了大門邊「訪客請按鈴」的鈴兩三次,等了很久都沒回應。但不願就此放棄的我試著推推旁邊的側門,竟然一推就開了,真讓我喜出望外。

我走進靜悄悄、空無一人的校園,穿過有著一排排教室的長廊,左顧右盼,想尋找一個墓園。最後繞過操場,終於在靠近馬路邊的幾棵大樹下,看到一座墳塚和斑駁的墓碑,旁邊還有磚製香爐。


趨前細看墓碑,上面刻的是「萬善諸君之義塚」,正是我要找的目標。我連忙合掌向他們行禮致敬。
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萬善諸君之義塚」又是什麼?這就要從日治時期的「南庄事件」談起:
苗栗南庄地區原為賽夏族與泰雅族的祖居地,清朝年間,客家人陸續來此開墾。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也來此經營樟腦煉製產業,向賽夏族的日阿拐等承租土地,但因對契約的認知歧異,原住民和日本人的衝突不斷,且與日俱增。1902年,忍無可忍的日阿拐即聯合賽夏族、泰雅族、客家人起義,攻擊日本警察的南庄支廳。
日本政府派重兵來鎮壓,起義諸君四處逃避躲藏。後來日方佯採懷柔政策,邀請日阿拐與泰雅族頭目薛大老等來參加日方所舉行的「歸順式」典禮,但軍警卻在歸順式上,槍殺薛大老等39名參與者,日阿拐則趁亂逃離。
隨後,日阿拐等人的土地被沒收,日方禁止賽夏族人在南庄街舉行祖靈祭,原在向天湖舉行祖靈祭的二族被拆散,不少部落也被強制遷移。
南庄國中內的「萬善諸君之義塚」,埋葬的就是當年在「歸順式」上被槍殺的殉難者的骨骸。從2020年開始,賽夏與泰雅族人已定期來此舉辦慰靈活動。

而當年舉辦「歸順式」、原住民慘遭槍殺的場所,就位於現在的「南江水岸公園」內,也是我們這次來停車的地方附近。但當我們再回到水岸公園,除了看到各種書法的碑林與可愛動物的雕像外,卻沒有找到跟「南庄事件」相關的史蹟。

進一步了解後才知道,2022年適逢南庄事件120周年紀念,有關單位除了將萬善諸君之義塚、南江水岸公園登錄為台灣史蹟外,並決定在南江水岸公園興建一座「南庄事件史蹟紀念碑」,以5根立柱代表賽夏族、泰雅族、客家人、閩南人與日本人五個民族,呈同心圓彼此環繞的圓形排列象徵化解民族衝突、拋棄政治恩怨、還原歷史真相、和諧攜手共進的願景。

衷心期待這個紀念碑能很快完成,讓以後到南庄來的觀光客,不只吃吃喝喝,還能多知道這塊土地的一點歷史。
(文:2024 / 6 / 24 照片:2024 / 5 / 26)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