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過後,我們因偶然的機緣來到位於苗栗銅鑼科學園區內的台灣客家文化館。
本以為它只是苗栗縣的地區性客家文化館,到了才知道,它不僅面積廣闊,而且建築非常現代化,跟北部其他縣市的客家文化館有著天壤之別。這才特別注意到它的名稱是「台灣客家文化館」,不只是國家級的客家文化展演場所(戶內與戶外都有),更是全球客家文化產業的交流平台與研究發展中心。
因為適逢春節,文化館內外多了不少喜氣洋洋的紅色裝置。在進入文化館的長橋上,有好幾幅介紹客家春節民俗活動的剪紙,「年初二,轉妹家」跟閩南人的「回娘家」類似;但「正月二十天穿日」,為感謝女媧煉石補天,使萬物重生,客家人在這一天不工作,以唱歌娛樂的方式度過;這倒是我第一次聽到,也因此而增加不少見識。
館內的建築與陳設頗為後現代,分為常設館與五個特展區。常設館主要是在介紹客家族群的歷史與分布,民居、民俗、生活與藝術等,走進「褒雍粵域」「忠著閩邦」對聯的大門,迎面就是一大片黑底白字的「好客頌」,表示客家人一向崇尚來者是客,總是以客為尊的好客本色,讓參觀者一看就覺得舒服。
傳統的客家民居,以前在很多地方都看過,沒什麼特別。倒是廳堂外,還有兩組栩栩如生的蠟像:一組是祖父手拿書本在教孫子讀書,一組則是婆婆在教媳婦做醃菜,很生動地表達了客家人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然後,我們看到好幾座呈現早年客家人傳統產業:燒(燻)製木炭、樟腦、菸葉的具體而微的立體模型,人、物與設備都做得維妙維肖,讓人憶苦思甜,大發思古之幽情。其他還有客家音樂的介紹等,品質都很高檔,族繁不及備載。
除了常設館,還有五個特展館,有「喜事連連:客家婚俗特展」、「妹力:客家女性身影」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展。但展區實在太大,我們無法一一細瞧,只能走馬看花。心想有些就留待日後吧!
後來,我們果然又去了幾次,通常是作為從台北到台中的中繼站,也在文化館附設的餐廳吃過客家美食。但最難忘的還是去看特展(常設館的內容似乎已有所改變,我上面所說的不少已更換)。記得有一次看到的是「錫金歲月:客家馬來西亞錫礦展」,看了才知道馬來西亞的錫金業,跟客家人的關係這麼深,也讓到馬來西亞旅遊時買過一些錫器的我們長了知識。可惜找不到照片。
最近一次是2023年2月,帶從美國回來的大妹和妹婿(他是客家人)去參觀時,也遇到非常難得的《浮光童夢—五溝水》元宇宙劇場——自己戴上VR眼鏡,進入虛擬實境中,去體驗那如真似幻的奇妙感覺。
總之,「台灣客家文化館」是個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在要去台中前先上網查一下,如果有什麼感興趣的特展,就彎過去看一下,也成了一個美好的期待。
(文:2024 / 6 / 20 照片:2019 / 2 / 23,2023 / 2 / 22)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