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的蘆竹湳古厝是一個現代傳奇。
蘆竹湳原是長滿蘆葦的沼澤地。三百年前,福建漳州移民來此落腳,慢慢發展成一個閩南風格的大聚落。
1964年,政府將這個地區劃為工業區,原有的屋舍遭到禁建與限建,社區居民逐漸外移,不少屋舍開始閒置荒廢。
直到2006年,當地有心人士成立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除了搶救古厝(現存53座三合院),更盡力找回原有的文化內涵,讓社區重生。
2021年1月,我和妻子第一次來蘆竹湳,發現它除了保有很多古老的陳設與用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外,還在牆上因地制宜的畫了很多彩繪,特別是寫了很多台語和客語的俚語、童謠,譬如「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忡忡滾,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將軍……」讓人一讀就回味無窮。
在穿門過戶中,看到一間雅室,好奇入內參觀,主人竟然就是社區牆上各種俚語、童謠和彩繪的創作者陳木村。相談之下才知道他是本地人,復興美工畢業,曾到大陸做過生意,返台後覺得想替故鄉做點事,所以就利用時間「塗鴉」。雖是業餘之作,卻也成了蘆竹湳古厝的一大特色。
2022年10月,二妹與妹婿從美國回來,我們也特地帶他們來蘆竹湳一遊,他們看到各種熟悉的景物,彷彿又回到童年時代,大為讚嘆。
然後,我們在「蘆竹湳灶腳」外,點了干貝乾拌麵、客家大湯圓、透抽芋頭米粉、松阪肉粽等小吃,就在清風徐來的老樹下用餐,覺得比到什麼高級餐廳吃飯更有滋味。
飯後四處閒逛,再到一家老屋改裝的憩陶喝手沖咖啡,度過一個悠閒愉快的下午。讓二妹與妹婿直呼不虛此行。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世間很多事態的發展都是禍福相倚的,沒有當年的限建令,就不會有今日的蘆竹湳古厝。
但究竟是福還是禍?主要還是要看當地人的眼界與意志。
(照片攝於2021 / 1 / 19 , 2022 / 10 / 3)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