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13 鶴仔作巢與八位伯公的抉擇

瀏覽次數: 57

 在苗栗造橋平興村的某個山凹裡,有一塊谷地叫做「鶴仔作巢」。

 一說是因當地地形酷似白鶴,屬風水學裡的鶴穴;一說是當地早年修竹參天,吸引白鷺鷥聚集棲息,並築巢下蛋,因白鷺鷥與白鶴身形相近,故取其吉祥意思。

 如今此地已闢為「鶴仔作巢休閒園區」,園內林相豐富,景色宜人。我們走進「鶴巢谷」牌樓,穿過跨越蓮花池的木橋,在涼亭裡坐了下來。

 遊目四顧,也許來的不是時候,蓮花池裡只有一些枯枝殘葉;但在稀微、落寞中,卻另有一種安靜的侘寂之美。

 發現蓮花池對岸有一間看起來相當古拙的小廟。好奇前往,原來是一間石雕的伯公(土地公)廟。裡面供奉的伯公居然也雕在一塊石板上,而且好像整塊直接鑲嵌進廟的後壁,不僅特殊,年代看起來也相當久遠。

 想起剛剛在「鶴巢谷文史解說牌」裡看到關於此地伯公的傳奇故事:

 鶴仔作巢地區原有的土地伯公廟多達八座,安奉於各地。有居民認為數量太多,提議遷建合座,蓋間較大的福德祠,做伯公們的聯合辦公廳。

 擲筊結果有七位伯公同意,一位不同意。1966年高速公路施工後,終於將七位同意聯合辦公的伯公遷建安奉到新的福德祠。

 如今孤伶伶地獨守這間石雕古廟的伯公,也許就是當年拒絕和大家抱團取暖的那位吧?看他那一副安然自在、正大光明的模樣,的確有點像。

 那其他七位伯公的聯合辦公廳呢?我四處張望,看到在鶴仔作巢步道上方有一間較大較新的廟宇。走過去一瞧,果然就是一間福德祠,正是當年那七位伯公的聯合辦公廳,神龕上還寫著祂們各自的來處。

 人在做,神在看;而神在做,人也在看。我忽然覺得這個故事比周遭的自然美景都讓我更感趣味盎然。

 沿著鶴仔作巢步道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棟「農村故事館」,但大概乏人問津,館內陳設早已凋敝,館門深鎖。

 造橋是個偏鄉,而鶴巢谷又位於偏鄉裡的僻處,沒有什麼好玩和好吃的,吸引不了太多遊客也是正常。

 曾經懷抱夢想與熱情而用心營造的景區,終因得不到民眾的支持與回饋,只能無奈擺爛、任其凋零,難免會讓人扼腕。

 但我倒是很感謝有心人士為大家做了這樣一個休閒園區。何必非要搞到攤販林立、喧嘩吵雜、垃圾滿地、車輛亂停亂按喇叭,才叫「成功」?

 在自然美景中能搭配一些合宜的人為設施與文史解說,讓來到此地的遊客,除了身心得到紓解,感到愉悅外,更對這個地方多些了解,心生愛戀與珍惜,那一切的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特別是那八位伯公的故事,讓我在會心一笑之餘,更因此對天人之際有了較深刻的領悟,而覺得真是不虛此行。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