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因為地名本身具有某種神祕的吸引力,而讓人想去一探究竟。去了以後,感覺不錯,地名雖然因為了解而失去了吸引力,但卻愛上當地的某種氛圍,結果又去了好多次。新竹峨眉鄉的峨眉湖和十二寮就是這樣的地方。
峨眉,讓人想起四川的峨嵋山,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它原來叫月眉,因峨眉溪在境內曲流所形成的半月形河階而得名,日治時期才改稱峨眉;而峨眉湖則是在峨眉溪興建大埔水庫所形成的一個水域。
十二寮位於峨眉湖附近,早年是樟腦油的盛產地,原名樟腦寮,因為其產量名列全台第12名,所以改稱十二寮。月眉與樟腦寮是台灣常見的地名,但改為峨眉和十二寮後,就散發出不一樣的魅力。
父親還在世時,有一次從台北回台中住家,就特地從國三的寶山交流道下來,到峨眉湖一遊。感覺湖光山色頗有可觀,但因為已坐輪椅的父親身體不適,我們只隨意繞湖一周,在湖畔遠眺、近觀大自然文化世界裡那尊72公尺高的彌勒佛,並沒有停留太長的時間。
父母往生後,某日午後,又和妻子單獨前來,但並未去參觀大自然文化世界(需預約,且興致不高),而是走一段峨眉湖的環湖步道,然後沿著大自然文化世界的外牆來到細茅埔吊橋,飽覽吊橋兩側的峨眉湖風光,還有在湖中小島上悠然覓食的白鷺鷥,讓人流連。
但那天,我們其實主要是想去那時還覺得很神秘的十二寮。那裡有個比峨眉湖小很多的十二寮大池,原是為了灌溉而挖掘的大水池,後來發展成一個風景區,大池周圍有以前留下來的五分車鐵軌、新建的具有南洋風味的涼亭、鞦韆、露營營地、幾家餐廳和咖啡屋。
站在涼亭裡看其他遊客餵大池裡的錦鯉,坐在鞦韆上看成群的小鴨從池裡排隊上岸,讓人陶然望機。最後,我們走進一家「傳說中的鄉野咖啡」,就坐在池邊,喝起了傳說中的鄉野下午茶,直到黃昏已近,才驅車離去。途中,看著夕陽餘暉下,樹影與聖殿間的彌勒佛像,讓人覺得滿心歡喜。
二妹和妹婿從美國回來時,又帶他們來過一次,但因為是在防疫期間,湖畔異常冷清,而彌勒佛像也搭起鷹架整修,特別是十二寮大池邊,幾乎沒什麼遊客,很多商家都關門休息。雖然有點掃興,但也讓我們看到了紅塵蕭條的一面。
上個月到台中,想找一個地方吃中飯休息,又想到峨眉湖。但這次並沒有去十二寮,而是直接到湖景第一排,如歐式莊園般的「湖畔人家」。也許不是假日,還未到用餐時間,天氣又不好,居然只有我們一組客人。
我們選了最靠近湖邊的座位,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峨眉湖的範圍頗大,而且是曲折的長條形,我們在「湖畔人家」居高臨下,看到的是以前從未看過的美景,而且還是二人獨享。用完午餐喝咖啡時,天氣忽然放晴,陽光照得湖面發出細細微光,一條遊船緩緩駛過,真是美不勝收。
在我們要離去時,終於又有兩組客人前來。以後我們還會再來嗎?也許,應該吧!在生命裡,總是有一些地方、一些人、一些事,值得你一再去親近、體驗。
(文:2024 / 12 / 18 照片:2019 / 1 / 18 2024 / 11 / 19)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