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北埔是知名的景點,每逢假日就人滿為患。三十多年前,帶家人初臨斯土,看了些老房子,然後吃客家粄條、擂茶,覺得很不錯。後來,又帶國外的親友來過幾次,同樣是看老房子、吃粄條、擂茶,也許多了去參觀後來才出現的攝影家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和小說家龍瑛宗的文學館。感覺比以前多了些人文氣息。
日前,趁回台中之便,中途又繞進北埔來。但這次,我們主要的目的是想來了解北埔的歷史。所以,直接到北埔老街後面秀鑾山上的秀鑾公園。
在公園入口的不遠處,即可看到一座非常醒目的紅穹、藍頂、白牆的建築,近前一看,發現它其實是由三個紀念碑塔所組成,中塔較高,裡面的碑文寫著:「開拓大隘紀念碑」。我們就先從這個紀念碑談起。
「大隘」指的是今日北埔、峨眉、寶山等鄉。1834年(道光十四年),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已在此開墾的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客籍)設立隘樓,次年又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閩籍)與姜秀鑾合組「金廣福」墾號,「金」代表吉利、「廣」為廣東、「福」為福建;這是客閩移民合作的一個拓墾事業,我們今天在北埔老街的中正路六號,還可看到當時遺留下來且經過整建的「金廣福公館」,它可以說就是當年金廣福墾號在這裡的辦公室。
金廣福墾號雖然是客閩合作,但在竹塹的周邦正主要負責衙門公事與會計事務,在大隘當地開拓與防禦原住民的艱鉅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姜秀鑾承擔。後來因為隘墾業務困難重重,所需資金龐大,閩籍的合夥人紛紛退出,最終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姜家所有。
所以,北埔的開發,以姜秀鑾的功勞最大,當地民眾為了感念他,而將北埔老街後面的那座山命名為秀鑾山,並闢建秀鑾公園,還在1977年蓋了這座紀念碑,除了不忘本,也是對姜秀鑾一個很好的紀念方式。
今天的北埔老街上,在金廣福公館的左前方,有一座被當地人稱為「姜屋」的天水堂,那就是姜秀鑾入墾北埔後所建立的宅第。近兩百年來,都由姜氏家族自力修繕及維護,保存原貌,與金廣福公館同列國定古蹟,但因尚有姜家後代居住,不對外開放參觀,我們只能從牆外遠觀。
在天水堂和北埔信仰中心慈天宮之間,還有一棟姜阿新洋樓,它因為公視連續劇《茶金》的播映而成為熱門景點。姜阿新是姜秀鑾的第六代子孫,創建永光公司經營製茶事業,與日本三井農林和英國怡和洋行合作生產紅茶出口,是相當成功的一位商人,洋樓是他的住家,也是招待外賓的場所。與天水堂一中一洋相互輝映,也可看出姜氏家族保守與創新兼具的生存之道。
了解這些歷史,再去吃粄條、擂茶,就能品嘗出比較深奧的滋味。
(文:2024 / 8 / 20 照片:2024 / 8 / 9)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