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雖然很小,但也有三百多個鄉鎮,在年紀較大、較清閒而走過一些地方後,就越想往沒去過的鄉鎮跑,希望有一天,當別人提起或自己想到某個鄉鎮時,就能在心中浮現那個地方的歷史、人文特色,有意思的人物、景點、美食,自己在那裡留下的足跡,然後發出會心的微笑。
從八里走西濱快速路南下,會經過林口、蘆竹、大園、觀音、新屋、新豐等鄉鎮,前五個鄉鎮都去過,也留下不少印象。唯獨新竹縣的新豐鄉卻一直是「過門而不入」,成了一個陌生的所在。

2019年1月,在先上網對新豐鄉有個初步的認識後,我們就懷著想要認識台灣一個新鄉鎮的愉快心情上路,從西濱快速路的新豐交流道下來,第一站是紅毛港紅樹林生態園區。
新豐鄉以前就叫做紅毛港,因為耆老相傳,荷蘭人曾經佔領這裡溪流的出海口,作為貿易港口,因以得名。清朝初年,紅毛港曾是台灣北部跟大陸地區通商的主要港口之一,但在道光以後,因港口逐漸淤塞才失去航運的功能。
現在則因出海口的南北兩岸,有非常茂盛的紅樹林(特別是南岸),而且是北台灣唯一可以同時觀賞水筆仔、海茄苳混生的特殊生態,所以規劃成一個供遊客賞玩的休憩園區。



我們在園區的北岸停好車,跨越紅樹林橋,進入一大片紅樹林中。園區相當廣闊,有木棧道通往密林深處,水筆仔與海茄苳就在身旁,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生機盎然。而棧道下方的泥灘裡,則不時有小魚小蟹蠢動。中途還有觀景樓,登高遠眺,一片綠油油,讓人心曠神怡。




然後,我們到園區外邊的一家海鮮餐廳用餐,坐在窗邊,看著下面的小漁港,雖然只剩下幾艘小舢舨,但遙想一兩百年前這裡曾是繁忙的港口,不只出口樟腦、米、茶等,更是來自廣東的客家移民登陸的主要地點,難免讓人有滄海桑田之感。

用完午餐,我們又到海邊的觀海大道上散步,不知名的樹上有紅花綻放,在海邊的藍天白雲中,讓人覺得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最後,我們來到離海邊不遠的池和宮,它主祀池府王爺。各路代天巡守的王爺,原都是瘟神,王爺信仰在台灣南部海邊較常見,但新豐的池府王爺從乾隆年間到現在已有兩百多年,而且香火鼎盛,不只能驅瘟除疫,更兼具航海守護、醫療、求財、升官等功能,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我們入境隨俗,合掌對神龕裡的王爺行禮,祈求新豐地區的鄉親萬事如意,我們也能健康平安地去認識台灣更多的鄉鎮。
(文:2024 / 6 / 21 照片:2019 / 1 / 9)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