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24 三叉埤的《寒夜續曲》

瀏覽次數: 217

 我年輕時候讀李喬的《寒夜三部曲》,很有感觸,即專程開車走台三線,從獅潭、汶水到大湖,去親炙那些客家聚落的自然與人文氛圍。

 四年前在網路上看到「橫山秘境:三叉埤」的資訊,了解到那裡是2003年公視客家文學大戲《寒夜續曲》的拍攝場景之一,於是又專程去看個究竟。

 《寒夜續曲》是客語八點檔連續劇《寒夜》的續集。《寒夜》改編自《寒夜三部曲》的第一部曲(《寒夜》),《寒夜續曲》則改編自《寒夜三部曲》的第二部曲《荒村》與第三部曲《孤燈》。

 我們走國道三號,在下了竹林交流道後,根據導航轉進120縣道,結果似乎成了探險之旅,路變得越來越窄也越偏僻,單單一部車前行都已困難重重。但既來之則安之,沿途只見兩三戶人家,沒半個人影,還好也沒車,否則狹路相逢,真不知要如何是好。

 三叉埤位於一戶農家的後方,面積約3公頃,埤面曲折,因位於三個山坳匯聚之處而得名。

 我們在一棵大樟樹邊停好車,發現埤塘欄杆邊有四部看起來像腳踏車的紅色裝備,它們其實是人力水車的抽水裝置,透過踩踏可以帶動水車運轉。但卻沒看到水車,想來應該是集中在這裡成了裝置藝術。

 大樟樹下有一座用石板建成的土地公廟(石板伯公),不分寒暑晝夜,一直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埤塘和附近村庄裡的人家。

 關於《寒夜三部曲》,我只讀小說,沒看電視,但感覺眼前這片美麗、偏僻、幽靜而又寂涼的自然景色,正是適合發生《寒夜》故事的理想場域。

 我和妻子在這裡看看、那裡坐坐,放眼望去,雖然景色宜人,但卻杳無人蹤。我想,這裡大概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遊客,也無人聞問。回想起《寒夜》的那一段台灣歷史,更讓人平添幾許滄桑。

 在駐足沉思的恍惚之間,自己似乎成了小說裡的劉阿漢,而站在遠處的妻子彷彿就是彭燈妹……。

 那是一種很奇特而美好的感覺。就像梭羅所言:「世界,無非是我們想像力的畫布。」旅遊與人生,都因為添加了想像,而變得更豐富與瑰麗。

 (文:2024 / 4 / 1  照片:2019 / 7 / 26)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在〈a0524 三叉埤的《寒夜續曲》〉中有 2 則留言

  1. 「美黛子」的個人頭像
    美黛子

    王老師,
    您好!
    讚嘆您走過台灣許多廟宇宮殿,藉由您慧心靈筆思維,乃有孚惠心之人。

    若有緣想分享給您。
    紫雲易理哲學學會是探討人,生為何來?逝又歸何處?

    秉持「謙和敦德」「慧德福滿」隨緣中道諦之宗旨。

    若老師有緣了解,告知我,將邀請您加入臉書社團。

    只是純粹真心分享給您~
    無任何濁流之思理!
    謝謝!
    美黛子 113.4.11

    1. 「王 溢嘉」的個人頭像
      王 溢嘉

      謝謝。好意心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