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18 南埔的錦繡堂與百年水車

瀏覽次數: 151

 接連幾天的陰雨,難得放晴,決定出去曬曬太陽。北埔老街已去過三、四次,有點膩了,所以改去南埔——北埔鄉的南埔村。

 南埔是一個景色怡人的客家農村,山環水繞,引大坪溪的水圳灌溉系統發達,是北埔鄉的穀倉,有「黃金水鄉」之稱。

 在進入南埔社區前,走過一座造型獨特的朱紅色大橋,迎面就是一大片青綠色的稻田,跟北埔老街的景觀截然不同。

 我們的第一站是錦繡堂,這座建於1882年的傳統民居,主人姓莊,看了屋前的一塊看板,才知道它有一個傳奇故事:當年莊家人從山上砍下一棵大樟樹,沿溪放流,再靠一隻大水牛拉到現址,屋中舉凡棟樑、柱子、門窗等所有用的木材,全來自這棵巨的樟樹。

 在離錦繡堂不遠處路邊的樹下,看到一個穀倉和一個亭子,上面寫著「竹語茶蘆 蕃薯伯焢窯」,一大片草地的外圍有一個個用土堆成的烤番薯的焢窯,還有一座烤披薩的大烤爐,還附設很多餐桌。但也許不是假日,卻空無一人。

 南埔有好幾間老宅,在前往百年水車的途中,我們又看到一間金鑑堂,建於1908年,是此地張家的開基祖堂,設計建造者為張煥元,也是南埔金剛寺的創寺法師妙禪師。

 然後,我們往山上走,發現水頭河底伯公和百年水車是在南埔圳邊的不同方向上。南埔圳建於1845年,引大坪溪水入圳,灌溉附近六十甲農田,今天圳水依然非常清澈。旁邊為南埔村民守護著水圳的水頭河底伯公也有一百六十年的歷史。

 但最難得的是沿著南埔圳往上走,不久就在林蔭深處看到依然隨著水流而轉個不停的水車,它很可能是台灣目前還在服役中的唯一水車(不是為了觀光才建的嘩眾取寵道具)。

 為了將水位較低的水圳水導入位置較高的水田中,而有水車的興建,自南埔圳開濬以來,這座水車就不停在這裡運轉了一百多年。看著它在這無人的山林裡日夜不停的轉啊轉,不禁讓人為它的辛勞、還有先民的智慧與辛勞發出讚嘆。

 看完百年水車,已是中午一點,但從進來到現在,整個南埔社區似乎沒看到什麼飯館、小吃攤在營業(其實,我們也沒有遇到其他遊客),說不得只好再到北埔老街去覓食了。

 到了北埔老街,遊客居然還不少,已經午後一點多,我們以前去吃的那家粄條店,居然還差點客滿。雖然不再擔心沒飯吃,但卻也對南埔的乏人問津感到委屈。

 (照片攝於2024 / 3 / 5)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