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從台中回台北,以新竹為中繼站,為的是想看看久違的新竹東門。
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到在清華大學裡舉辦的一個文學營上課,因為是早上第一堂課,主辦單位安排我先到新竹住一晚,記得就是在東門邊有河有樹旁的一間旅館。
如今的新竹東門(迎曦門)整修得煥然一新,久遠前的記憶已淡如輕煙。
新竹原名竹塹,以種刺竹來代替城牆。1826年(道光6年)新竹進士鄭用錫等人奏請,才改為磚石城牆,並建四座城門,到了日治時期,被拆得只剩下東門。但到了竹塹城建城170年的1999年,在重新規劃整建後,在城門周遭又多了地下通道、詩牆、玻璃橋、河道藝廊、護城河親水公園等,以結合傳統古蹟與現代科技的嶄新面貌重新亮相,成為「新竹之心」。
我們在東門圓環附近停好車,從護城河親水公園走下地下通道,來到圓環下方的廣場,仰觀聳立在藍天白雲下的東門城、出土的船首石遺跡等,城市的喧囂都被隔絕在外,讓人彷彿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寧靜世界裡,覺得無比安詳。
然後,我們沿著護城河親水公園的步道漫步,它有點像台中綠川的水岸廊道,但讓人覺得更自然與舒適。
發現親水公園邊有棟古老建築,走過去一瞧,原來是日治時期的新竹州圖書館。去年從網路上知道這裡還有一些展覽,但現在卻成了星巴克的門市部,能在這裡喝杯咖啡、看看書,也是安享人生的一種方式。
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新竹市立美術館,既然來了,就順便進去參觀,接受一點藝術薰陶,感覺也不錯。在美術館志工熱情的招呼與解說後,我問了一個很俗氣的問題:「這附近有什麼好吃的?」
中年女志工一下子愣住,年輕的女志工高興地說:「有啊!從後門出去,往右邊走,東門市場裡有家米粉湯,不錯吃啦!」
於是我們循線前往,果然在市場內看到一家米粉湯,門庭若市。我們叫了芋頭米粉湯和一些小菜,果然是不錯吃。新竹人真好!
(照片攝於2024 / 2 / 29)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