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13 新埔二十七公的故事

瀏覽次數: 58

 在新竹縣新埔鎮萬善祠旁邊,有一座墳墓,墓邊上刻著「向義二十七公暨本境萬善諸君墓」。

 開頭的「向義二十七公」,指的就是台灣民主國成立後,唐景崧逃回大陸,跟隨他來到台灣的廣東兵「河南勇」頓失依靠,流竄於桃竹苗一帶,來到新埔的一夥人。

 根據新埔當地文史工作者的調查,這些南逃的河南勇在中壢石頭庄被劫殺的事件已流傳於桃竹一帶,當其中一夥何義等人在1895年農曆四月上旬逃到新埔時,先被地方人士安排暫住於文昌祠,並對他們來此的目的感到忐忑。

 數日後,當地流氓即圍堵文昌祠,將何義等綑綁押至廣和宮,沒收其錢財(從台北官署搶奪的庫銀),討論接下來要如何處置。後來在一片混亂中,一位出面協調的杭州籍人士與何義等廿六人全部被殺。

 鄉民不忍其曝屍野外,而為他們蓋了一座墳墓。隨後,因當年虐殺這些河南勇的流氓不是病死就是絕子絕孫,地方人士為求安心,於是在他們遇劫的忌日舉行祭拜儀式。

 如今位於萬善祠旁的二十七公墓,是1949年後才遷移過來的。看著那有點斑駁的墓碑,想像當年流落、竄逃於桃竹一帶的「河南勇」,他們的無奈與惶恐,「此亦人子也」,總是讓我不勝唏噓。

 聽說從事或經營特種行業的人士,喜歡來祭拜此墓。因為這些客死他鄉的「河南勇」都是年輕的單身漢,來祭拜他們,會讓酒家、茶室的生意興隆。陰陽相隔。這樣的心思,也真讓人哭笑不得。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