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02 在蕭如松藝術園區有感

瀏覽次數: 1

 在離開竹東曉江亭,到市場裡吃過中飯,我們轉而來到蕭如松藝術園區。

 來前先做功課,已略為知道:蕭如松(一九二二~一九九二)是誕生於萬華的北埔客家人,就讀新竹師範時,隨日籍畫家鹽月桃甫習畫。畢業後先被分配到高雄教書,光復後北上定居於竹東,一直在竹東高中當美術老師。

 他擅長水彩畫,畫風以印象、立體、野獸派為主,並融合東方的書法特色。獲獎無數,是台灣美術史上很重要的水彩畫家,走遍縣內各地寫生,而博得「新竹縣之美詮釋者」的稱號。

 這個藝術園區原是日式的教師宿舍,共有五棟,其中一棟是蕭如松的故居。他過世後因乏人管理而日漸頹圮,直到二○○四年才積極規劃,將他的故居及其他四棟宿舍、周遭環境等加以整修,而以蕭如松藝術園區的全新樣貌和世人見面。

 園區共有五大空間:陳列蕭如松生前所使用畫具、文物、用品的「故松居」,展示蕭如松生前所繪之複製畫的「松畫廬」,展示當地藝術家繪畫、書法、雕塑等作品的「松和廬」,作為多媒體視聽研習中心及會議場所的「松言堂」,提供餐飲、藝術類刊物供遊客休憩的「松香廬」,規劃得還相當不錯。

 我們先到「故松居」一窺畫家的日常生活。看到那些簡樸而不失優雅、陳列得有條不雜的用品,讓我想起蕭如松在為人處事上的獨特風格,他不僅自己過著規律、嚴謹、一絲不苟的生活,在教學上也同樣要求自己和學生,而讓學生有點受不了。

 很可惜,我們來時因為蕭如松畫作的所有權產生一些爭議,暫停展出他的畫作,而只能從擺在園區裡作為裝置藝術的〈學生群像〉〈發光樹〉等大型複製作品領略他的藝術風格。

 離開前,想起蕭如松曾經自嘲,因為經濟能力有限,買不起昂貴的油畫材料,所以選擇水彩畫。而且必須一邊當老師、一邊畫畫,「我這一生也只不過是一個業餘畫家,有些悲哀、有些可笑。不管怎麼樣,我都會盡力而為。」像他這樣生活嚴謹而又甘於淡泊的藝術家,如今已成鳳毛麟角。

 在唏噓之餘,不禁讓我回頭,再望他的故居一眼。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