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園區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在2021年10月22日正式開幕,我們在11月初就專程前往參觀。也許剛開幕,參觀的人潮還不少,但因為地方開闊,不僅沒有擁擠的感覺,反而平添熱鬧的氣氛。
藝術館就位於開闊的公園內,前方的埤塘像墨池,整片綠地像硯台,而在綠地上五棟以空橋相連的清水模館群,就像五個篆刻印章,結構與外觀都非常新穎、極具巧思,曾獲得2018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
開幕首展名為《飛墨橫山》,共有台、港、中、日、韓、德、芬等地51位藝術家的作品參展,分為「溯源」、「尋新」、「對語」、「跨域」四大子題,散佈在兩層樓的各個展館中。
中國傳統書法有篆、隸、草、行、楷等不同的形態,但在《飛墨橫山》展裡,我們很少看到一般書法展裡那種一板一眼的「純書法」,多數的創作者都力求突破,以不同的媒介,結合數位等新科技,展現個人風格,將書法提升到一個新境界,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像資深藝術家董陽孜與劉國松的作品,就讓我充分感受到「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意境,書就是畫,畫就是書,在他們筆下,書法和繪畫已經融為一體。
日本書藝家高木聖雨名為《遊藝》的作品,雖然不知道他寫的是什麼字,但用筆墨所營造出來的特殊架構,看起來就像兩個姿態各異的人形,讓人想起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
而大家耳熟能詳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在李蕭錕的豪邁揮毫與大膽用色,與迷離燈光的投射下,也讓我們產生不同的感受。
在展場裡,我們還看到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展出的《英文方塊字書法書房——古典版》,乍看就像中國書法,但細看每個字都不是中國字,而是用英文字母拼湊出來的,讓人覺得相當奇特而又好玩,現場還可讓觀眾坐下來提筆在字帖上臨摹,讓你體驗東西文化融合的奧妙。
而在一個大面積的落地數位展牆上,還可看到林俊廷的「造象 Word to World」新媒體藝術裝置,以緩慢而不斷變化的畫面,來呈現對「倉頡造字」的想像,觀眾還可掃描 QR CODE 參與互動,是另一種相當新穎的藝術創作形式。
雖然只是走馬看花,有的作品也不太能體會其含義,但卻讓我們因接觸到新奇的藝術形式而激發對另一種可能人生的期待,心中洋溢著溫柔的喜悅。
走出藝術館,看到遠方的埤塘邊有幾棵大榕樹,樹下有一些坐椅,我們決定到那裡歇個腿,也是尋常人生裡的一個美好午後。
(文:2021 / 11 / 30 2025 / 1 / 1 照片:2021 / 11 / 2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