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24 在新屋海邊領略海客精神

瀏覽次數: 28

 從西濱快速路的新屋交流道下來,往前走,看到「牽罟步道」的指標,好奇進入,停好車,走進雜樹叢生的牽罟步道,沒見到半個人影。還好走了片刻後,就豁然開朗,眼前出現一大片海。

 海邊有一棟「新屋區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遊客中心」。一直以為客家人都住在山區,「海洋客家」讓我們頗感新鮮,於是欣然入內參觀。

 遊客中心內只有另一位遊客。幾個有點老舊的水族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每個水族箱裡都是難得一見的海中生物,譬如河魨、海星、海鰻,長相奇特的蝦子、螃蟹等。牠們就好像乏人理睬的佳麗,在荒郊野外無人自芳地存在著,但卻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喜。

 走上三樓,夏日近午的台灣海峽,在湛藍中顯得相當安靜。岸邊少許的景觀設施,簡單而不失典雅。看了介紹才知道,在特定的時刻,附近有傳統的牽罟捕魚活動,參加的人還不少。

 隨後,我們到永安漁港吃海鮮。用完午餐出來,走上高聳的觀海大橋,就看到對岸造型新穎流線潔白的海螺館。久聞其名,今日終於能一睹其姿容。

 在永安漁港和餐廳感受不到特別的客家風情,倒是在非常現代化的海螺館裡,看到了不少跟客家與客家討海人相關的東西。

 海裡常見的海螺,不只賦予整棟建築美麗的造型,一樓中庭的九層風鈴地景藝術裝置,在水和風的適當搭配下,還會發出客家人在捕魚時吹海螺的聲響。

 客家漁村故事館更以各種圖像、實物呈現過去客家人的捕魚方式,譬如石塭、牽罟等,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可惜參觀者眾,我們沒有拍什麼照片。

 在海螺館一二樓繞了一圈,吹吹海風。下樓去海螺咖啡館喝個咖啡,特別點了以前在別處沒見過的「牛汶水」這種客家甜點,原來是黑糖沾客家麻糬,名字很鄉土,但也很好吃。

 最近台灣冒出不少新景區,不過很多是從南到北一個樣,看起來光鮮亮麗,卻總讓我覺得只是在嘩眾取寵,作賤自己。景區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只讓外人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而且感受到一種在地的尊嚴,然後由衷對斯土斯民興起親切與敬重之情。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和永安漁港的海螺館給我的正是這種感覺。

 (文:2024 / 6 / 1  照片:2022 / 8 / 23)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