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飄著細雨,我們來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停好車,看到前方草坪上有一個「三坑二段潭茶港源起」的解說牌,上面說:
「二段潭的渡口,初為漢移民從淡水沿淡水河、大漢溪,進墾桃園內山地區的重要渡口。乾隆末年,林本源家族開築鹹菜甕(關西),經龍潭銅鑼圈、三角林、三坑到大溪的官道,來自於官道附近田園及山林所產物質,皆事先挑至二段潭渡口集貨,再藉水運轉輸至大溪的官府或洋商行郊處。
咸豐十年台灣對外開放通商口岸,二段潭渡船頭藉河運暢通之便,成為桃竹苗地區客家庄茶葉轉運站,帶動官道附近聚落市集繁榮,讓台灣唯一具有內陸河運功能的大漢溪名揚世界,三坑二段潭更扮演淡水河發展史中的重量級轉運角色,亦獲有『客家茶港』之譽稱。」
看完解說,我們往前走,來到生態湖湖面上的一座紅色拱橋,拱橋入口處就寫著「二段潭」三個字。步上拱橋,站在中間,看著在以前可能是河道的狹長湖面,想像一兩百年前,眾多的挑夫在這裡卸貨上船、熱鬧滾滾的場面,就讓人心情激動,然後感慨萬千。
(在石門水庫竣工後,大漢溪水位驟降,茶港與二段潭渡船頭都成了歷史遺跡)
五、六年前到三坑老街時,曾順路來三坑自然生態公園一遊。當時只知道這裡原是個河川淤積、被盜採砂石、亂丟廢棄物的雜亂荒地,在費心清理整治,利用生態工法建造,大量栽植原生花草樹種後,已成為一個理想的休憩公園。
初抵此間時,放眼望去,只見一大片平靜無波的生態湖,被青翠的草原和綠樹所圍繞,中間點綴著拱橋、木棧道、涼亭,寧靜而優美,讓人心曠神怡。漫步其間,看著樹上綻放的白花,累累的小黃果,雖然不知其名,也覺得滿心歡喜。而幾隻白色水鳥悠閒地佇立在通往湖中涼亭的木棧道上,對我們的接近視若無睹,更讓人倍感親切。
第一次來,就覺得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真是個景色宜人的休閒好去處,女兒從美國回來時,也帶她來過一次。而在知道二段潭渡船頭與茶港的歷史後,好像受到某種召喚,終於在最近又來了一次,也因此對這個地方有了更新與深刻的感受。
不過也發現了一些變化。幾年前還相當光鮮的地景藝術「年輪下,細說樟之細路」,現在看起來不僅露出朽態,而且還岌岌可危,感覺已不可靠近。但也發現多了「山水・細路慢漫」等新的地景藝術。以前在大漢溪堤防上塊塊相連的彩繪也不見了,連堤防也被剷除,感覺似乎又在進行某個新的工程。
雖然不知道將是什麼新花樣,但希望會是比二段潭渡船頭與茶港更精采的景物,讓我們對想再度光臨三坑自然生態公園能一直有新的期待。
(文:2024 / 5 / 2 照片:2018 / 11 / 15 2024 / 4 / 26)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