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二,天氣氣朗,陽光普照,機會難得,決定帶從美國回來過年的女兒、二妹和妹婿到基隆走走。
選擇基隆,因為那裡我比較熟,遇到塞車,可隨時改變路線,轉往其他景點。
我們避開會塞車的中和交流道,改從新店交流道上國三,直奔基隆港。先到位於西岸碼頭的仙洞巖和佛手洞。
去年三月,大妹和妹婿從紐約返台,也帶他們來過。兩個妹妹都是第一次來,覺得很新鮮。這裡我其實來過多次,但每次來都會有一些新發現,這次我就注意到日治時期留下的日本佛寺特徵。


參觀完仙洞巖和佛手洞,轉往不遠處的白米甕砲台。上坡路又窄又陡,還好遊客沒有很多,站在綠草如茵的高台上,看著前方碧海藍天裡的野柳岬、基隆嶼,讓人心胸為之開闊。也無暇向二妹說明這裡的歷史,有時候,當下的觸景生情,反而讓人更感美好。


然後,我們轉往外木山漁港,到唯一有營業的一家小店吃什錦炒麵、炸小卷、鯊魚羹等。填飽了肚子,再沿著情人湖濱海大道,來到芋園王遊客服務站。

停好車,點了熱美式咖啡,搭配妻子帶的福貴糕,坐在遮棚下,看著前方的基隆嶼、港口的燈塔和停泊在海中貨櫃輪,也是美景無限。

這裡有點希臘情調。我回望不遠處的聖托里尼餐廳,兩年多前的某個傍晚,就和兒子谷神在二樓的露天陽台,於落日的餘暉中共進晚餐。今天再度想起,雖然還是悵然,但也多了一點遲來的溫馨,彷彿兒子又回到身邊,就坐在這裡跟親人歡聚,只是不再說話、不再吃東西而已。

離開情人湖濱海大道,轉往萬里。在從翡翠灣到龜吼村的路上,對我們來說,都成了回憶之旅。
我指著翡翠灣後方山坡上一排紅瓦白牆的小樓房,對二妹說那就是三十多年前我們常來的海景小別墅。雖然如今已形同廢墟,但我們一家人、還有大妹、二妹和她的小孩,在這裡有過很多歡樂的時光。

在從龜吼村到野柳的路上,遊人如織、車水馬龍,但我對他們近乎視若無睹,因為我心中浮現的是當年和父母在黃昏時刻從海景小別墅來這裡抓螃蟹,還有大清早我帶著女兒和兒子到龜吼漁港邊釣花身的前塵往事,那時我們是多麼無憂無慮啊!
午後三點,原本想再前往金山,從淡水回台北,但發現車子越來越多,決定掉頭過萬里隧道,走62號快速路接國三回去。還好只在大武崙附近塞了一小段,四點回到家,總算有了一趟大家都感到滿意的走春之旅。
這趟走春之旅雖是應景,但女兒和二妹、妹婿剛好都回來,也是難得的親人重聚之旅。在旅途中,想起已經過世的父母、大妹和兒子,也曾經和我們一起走在這條路上的他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似乎又都回到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同遊、一起歡笑。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時期,懷念往生者,珍惜眼前人,讓我心中有了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忻然。
發佈留言